在Atmel微控制器中,处理中断后无法返回主程序的问题通常是由于中断处理程序中没有正确设置返回指令所导致的。以下是一个示例代码,演示了如何正确设置返回指令来解决这个问题。
#include
#include
// 定义一个全局变量,用于保存中断处理标志
volatile uint8_t interrupt_flag = 0;
int main(void)
{
// 初始化IO端口和中断
// ...
// 启用全局中断
sei();
while (1)
{
// 主程序的其他操作
// ...
// 如果中断标志被设置,则处理中断后返回主程序
if (interrupt_flag)
{
// 清除中断标志
interrupt_flag = 0;
// 处理中断后的操作
// ...
}
}
return 0;
}
// 中断处理程序
ISR(INT0_vect)
{
// 处理中断事件
// 设置中断标志,表示中断已经发生
interrupt_flag = 1;
// 返回指令
reti();
}
在上面的示例代码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全局变量 interrupt_flag
来保存中断处理标志。在主程序的循环中,我们检查此标志是否被设置,如果设置了,表示中断已经发生,我们执行相应的中断处理操作后将标志清零。
在中断处理程序中,我们先处理中断事件,然后设置中断标志 interrupt_flag
并使用 reti()
指令返回。reti()
指令用于从中断处理程序返回,并且会自动恢复中断状态。
通过以上的代码,中断处理程序将能够正确返回主程序并继续执行其他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