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OSI模型中,MAC子层是第二层,它主要负责物理寻址、帧同步、流量控制、错误通知等任务。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是一种网络协议,用于将IP地址转换成MAC地址,以便进行网络通信。
虽然ARP可以与MAC子层一起使用,但它实际上属于OSI模型的网络层(第三层),用于在不同的IP地址和MAC地址之间进行映射。因此,可以说ARP不包含在MAC子层中。
下面是Python中使用Scapy模块实现ARP请求和响应的示例代码:
from scapy.layers.l2 import ARP, Ether
from scapy.sendrecv import srp
# 发送ARP请求
target_ip = "<目标主机IP>"
target_mac = "ff:ff:ff:ff:ff:ff"
arp_request = Ether(dst=target_mac)/ARP(pdst=target_ip)
reply, _ = srp(arp_request, timeout=1, verbose=False)
if reply:
print("ARP请求已发送!")
# 监听ARP响应
arp_response = ARP(op=ARP.is_at, pdst=target_ip)
response, _ = srp(arp_response, timeout=1, verbose=False)
if response:
for _, packet in response:
print("目标主机的MAC地址是:", packet[Ether].src)
在上面的示例代码中,我们使用了Scapy模块中的'srp()”函数发送ARP请求并监听ARP响应。首先,我们创建了一个ARP请求包(其中'Ether()”用于指定MAC地址),并将其发送到目标主机上。然后,我们创建了一个ARP响应包,并等待接收到目标主机的响应。如果接收到响应,则打印目标主机的MAC地址。
上一篇:arp欺骗c程序ubuntu
下一篇:ARP是如何被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