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上有诸多重大事件。其一,据上观新闻消息,芬兰《赫尔辛基新闻》记者提问:欧洲国家情报机构宣称获取了中俄合作生产军用无人机的信息。这些无人机是否会被用于乌克兰冲突?中方持何种立场?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作出回应,类似问题中方已多次答复。在此,他再次重申,在乌克兰危机一事上,中方始终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积极致力于劝和促谈,这与某些国家奉行双重标准、在乌克兰危机中煽风点火的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中方在军品出口方面一贯秉持慎重、负责的态度,从来没有向冲突相关方提供致命性武器,一直依据法律法规严格管控军用及军民两用无人机。
近期,在俄乌冲突这一事件上,欧洲国家常常无端牵扯中国。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形下,多次宣称中国对俄罗斯进行军事援助,企图把中国卷入其中。欧盟于布鲁塞尔开展外长会议之时,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居然宣称“一定要让中国付出代价”。根据德新社与法新社的报道,贝尔伯克“警告”中国,不要为俄罗斯供应诸如无人机等军事装备方面的支持。她声称,支持俄罗斯的国家必须清楚,乌克兰冲突关联着欧洲的“核心安全利益”,所以支持俄罗斯“必定也会给中国造成后果”。她既未透露更多的相关信息,也未对所谓的“后果”加以说明。
当日,立陶宛外长也四处煽动欧盟制裁中国。当前的状况是,欧洲尚未掌握相关事宜的证据,所以当日的讨论最终未能得出具体的应对策略。欧洲媒体宣称,若查证此事属实,中国或许真的会面临一次“联合制裁警告”。如今德国既然支持这样做,那就表明其已经做好了准备。有消息人士指出,德国正在进行“立靶打靶”的举动,先用这一话题来威慑中国,原因是其担忧中国真的对俄罗斯进行军事援助。由于中国的无人机产业技术处于领先地位,欧盟担心中国援助俄罗斯,但这其实是一种误区。
在俄乌问题上,中国始终展现出大国应有的担当。中国不断呼吁俄乌双方停火止战,并且并未因为与俄罗斯存在贸易往来就有所偏袒。在这一冲突当中,中国毫无错误之举。然而,美欧等国全然不顾人道主义危机,只是一味地促使冲突持续下去,其目的在于限制俄罗斯的发展。美欧之所以频频对中方造谣抹黑,也是由于它们企图在经济方面对俄罗斯进行更为严重的打击。
第二件事:中新网援引俄罗斯卫星网消息称,俄罗斯总统普京参与了俄智库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第21届年会全会,并且发表讲话谈到了俄中关系。报道显示,普京在讲话中提到,“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关系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而这一信任要素正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中所欠缺的。”普京还指出,俄罗斯和中国展开合作并结为朋友,这一合作并非针对任何一方。俄中合作是国际稳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因素。俄罗斯与中国正在拓展合作的范围,并且对新技术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普京较为期待特朗普的第二任期,期望他能为美俄关系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进而妥善处理俄乌冲突。美俄作为两个大国,长期敌对并不符合双方利益。实际上,美俄关系能否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对待俄乌冲突的态度。特朗普在首个任期内,虽频频发起“贸易竞争”,但未曾发动过一次军事冲突。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特朗普的相关言论是在竞选期间发表的,这种言论大多是为了争取选票,其可信度也就不那么高了。
第三件事:中新网援引朝中社报道称,朝鲜人民军第四次营长、营政治指导员大会召开。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莅临大会会场并发表讲话。据报道,当日,朝鲜领导人发表了纲领性讲话,名为《当前的形势与共和国武装力量营长、营政治指导员的任务》。他对美国、韩国等势力开展反朝军事对抗,“蓄意将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升级至史上最恶劣程度”这一情况予以抨击。
有一部分人故意去渲染这种氛围,他们背后藏着十分阴险的图谋。这在半岛局势的语境下,或许会成为一个危险的由头。但不管怎样,某些国家绝没有能力搅乱半岛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