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13日,迪拜2025年世界政府峰会期间,阿里巴巴集团(BABA/09988,以下简称“阿里”)主席蔡崇信透露:阿里将为苹果(AAPL)在中国市场的iPhone提供人工智能(AI)技术支持。蔡崇信还公开讨论了阿里的管理层变动内幕。
与苹果的合作,不仅标志着两大科技巨头在技术领域的深度融合,更揭示了BAT“技术看百度(BIDU)、运营看阿里、产品看腾讯(00700)”的“被颠覆”,阿里甚至靠技术替代了百度。(详见财中社)
各得所需:本地化与全球影响力
蔡崇信透露,苹果经过与多家中国公司接触后,最终选择了阿里作为其AI技术的合作伙伴。他表示:“苹果很挑剔,他们希望用我们的AI技术为苹果的手机助力。”
此次合作将使苹果能够在中国市场提供更具本地化的智能功能,预计将在2025年中期将这些人工智能功能引入到iPhone上,提升用户在语音识别、机器学习、以及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的体验。
阿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非常明显,尤其是阿里云和达摩院(DAMO Academy)在AI技术的深耕为合作提供了强大支持。阿里云作为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已经在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方面形成了成熟的技术体系;而达摩院则专注于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研发。
具体到合作细节,苹果希望通过阿里的AI能力,为中国市场的iPhone用户提供更加本地化的智能体验。帮助用户可以利用更精准的语音识别进行无障碍交流,或是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获取更个性化的服务推荐。这种合作预计将不仅仅停留在现有功能的优化上,还可能催生出全新的应用场景,例如更智能的健康管理、个性化广告推送,或是增强现实(AR)体验的提升。
可以说,苹果能够通过阿里的AI技术更贴近中国用户的需求,而阿里则通过此次合作,借助苹果的庞大用户基础提升其全球技术影响力。
苹果多方策略:避免单一依赖
苹果并未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消息人士透露,苹果仍在继续与百度等公司合作,以确保为中国的iPhone用户提供最优质的本地化AI体验。这也是苹果一贯的合作模式:确保供应商多元化,不被独家供应商“卡脖子”。
此前,苹果在2024年底计划通过百度的文心大模型4.0为中国市场的iPhone用户提供AI功能。然而,根据多方报道,这一合作在技术和隐私方面遇到诸多障碍。首先,百度的文心大模型在精准理解用户指令和对话流畅性方面尚有待改进,尤其是在处理复杂语境下,无法达到苹果对语音识别精度和响应时间的严格要求。其次,隐私政策的冲突也是一大障碍:百度希望保留用户数据以优化模型,而苹果坚持不收集或使用用户数据以保护隐私。
苹果从未将希望完全寄托于百度,而是继续与其他公司如阿里、腾讯、字节跳动、DeepSeek等公司接触,以避免单一合作方的风险。
最终,苹果选择了阿里的通义千问模型(Qwen),该模型因其全面的开源特性和灵活的适配能力脱颖而出。Qwen2.5-Max模型的性能在权威基准测试中表现出色,符合苹果的技术要求。
随着AI技术的发展,苹果希望合作能催生出许多新的应用场景,包括智能健康管理、个性化推荐以及增强现实(AR)体验的提升等,进一步推动智能手机功能的全面升级。
业界认为,未来随着5G、AI等技术的发展,预计苹果与两家公司的合作将扩展到更多智能硬件及软件产品,为全球用户带来更加智能化的生活体验。例如,可能会看到更智能的家庭自动化系统、AI驱动的医疗诊断工具,或是更高效的企业管理软件。
阿里换帅“内幕”:新战略布局
在同一场合,蔡崇信还详细谈到了阿里管理层的变动,提供了公司未来战略布局的关键视角。
他强调,2023年阿里管理架构调整的决策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深刻思考:“我认为,同时担任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的体制不合适。”在接任阿里董事会主席时,蔡崇信拒绝兼任CEO职位,并明确表示:“作为董事会主席,我的角色是支持首席执行官,而非干涉。”
蔡崇信进一步解释了这一变动的背景,强调阿里的成功源于其内生性发展,而非依赖大规模收购。他指出,通过深耕消费市场,围绕用户需求不断创新,阿里推出了包括淘宝网和支付宝等标志性业务,帮助公司在全球市场赢得了竞争优势,特别是在数字支付、电商和云计算领域。蔡崇信强调,阿里的管理变革旨在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科技行业的快节奏发展,确保公司能在未来持续创新,引领行业潮流。(详见财中社《》)
2023年,阿里经历了重大人事变动。张勇辞去了阿里董事会主席和CEO职务。吴泳铭接任阿里CEO一职,他此前担任淘宝天猫集团主席,显示了公司对其电商核心业务的持续关注。同时,蔡崇信成为阿里董事会主席,与吴泳铭“搭班子”,并强调董事会支持CEO工作的角色定位。
此外,阿里还进行了其他重要的管理层调整,像张建锋离开了阿里云,转而领导达摩院,专注于推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