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重庆3月22日消息(记者陈静 实习记者李明泽)AI时代,我们该如何重新定义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如何在技术冲击下拒绝浅层次信息依赖,坚守阅读本质,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呢?3月22日,重庆市全民阅读品牌活动——“陆海讲读堂”第四期活动举行,当代著名作家李敬泽以“在AI时代,做一个理想读者”为主题进行分享。
李敬泽与读者一起探讨阅读对人的影响(央广网发 李明泽 摄)
李敬泽,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界的重要领军人物,也是“陆海讲读堂”第四期活动特邀讲读人。20世纪80年代,从北大中文系毕业的李敬泽进入文学界,历任《小说选刊》《人民文学》杂志编辑,后成长为《人民文学》最年轻的主编,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
人与世界的联系通过阅读来实现
提到重庆,李敬泽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诗人杜甫的《登高》,他八九岁时就曾在《唐诗三百首》中读到这首诗。李敬泽认为,真正的诗人,无论在唐代还是现在,都不会用AI写诗。
“人是有限的,但人的了不起就在于我们有办法去克服自身的有限,这个办法就是阅读。”李敬泽说,读《登高》这首诗,就等于我们跟着杜甫去感受天地壮阔、人世沧桑,所以阅读会让我们更好,有更壮阔的胸怀。
“我们有时完全不知道书会在什么时候对我们产生影响。”李敬泽在谈到自身的阅读经历时说,例如《战争与和平》读到安德烈公爵受伤躺在战场上仰望蓝天的场面,这一场面在不知不觉间留在了心里,当他真实经历过躺在地上仰望天空的场面后,不禁感慨,人与世界之间的这种联系往往就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
AI不应替我们创造 新的发现属于理想读者
“人就是会不断克服突破有限,否则社会不会像如今这么美好。如果杜甫有AI,那么很难想象,他是否还能写出《登高》这样的作品,他之后的诗歌和诗人是否还会存在。”谈到AI的应用,李敬泽认为当今社会缺乏了对语言想象力的本质理解,因为AI的底层逻辑是学习储存现有的知识,而诗歌创作离不开确切的语言,而这些语言都是诗人的真实体验形成的。
李敬泽认为处于AI时代,阅读是否被需要不应该是一个问题,通过阅读获得心智和能力的提升是人之根本。“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不能也不会失去人之为人的根本,那就是阅读。对于经验的学习,对于未来的想象,对世间万物共情,人在阅读中获得了创造世界、创造自己的能力。”
李敬泽提倡,在AI时代,我们要继续做一个写作者,要继续沉着地做一个理想读者,诗人通过想象力,通过对语言的创作扩展着我们对世界的感受,我们的世界是一代一代这样的理想读者创造积累的结果,他们的语言扩充了我们对世界的感受,AI不应替我们创造,新的发现、创造、书写应该属于这样的理想读者。
“十年前听过李敬泽先生的一场讲座,当时就觉得他是一位很儒雅的人。”市民泥先生表示,知道本期嘉宾名单后非常激动,非常有幸今天能再次到场听李敬泽的讲座。
据悉,“陆海讲读堂”由重庆市全民阅读活动办公室、重庆新华出版集团策划创办,2024年12月正式启动,旨在以高质量、高水平的讲座为载体,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促进全民阅读,助力书香重庆、文化强市建设。该活动每月举办一次,陆续邀请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围绕自己的研究领域、图书作品或阅读经历,为市民讲述研究成果、分享人生感悟、介绍读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