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早盘,A股三大指数低开,港股在大幅高开后突发“跳水”,AI等硬科技板块有所承压。不过目前市场主要还是在内需、AI(自主可控)、避险性资产之间轮动,每个领域都有很高的布局逻辑,所以回调都是机会。
特别是AI这种逻辑强硬、长期趋势明确的板块,每次回调或就是很好的介入时机。
消息面上,AI领域的两家重要企业发布的业绩报告,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4月22日,科大讯飞对外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收233.43亿元,同比增长18.79%;扣非净利润1.88亿元,同比增长59.3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24.95亿元,同比大幅提升613.40%,创历史新高;
同一天,新易盛也发布公告,2024年年度营业收入86.47亿元,同比增长 179.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38亿元,同比增长 312.26%。2025年Q1归母净利润达15.73亿元,同比暴增384%,创历史单季新高。
这两组数据不仅揭示了AI企业从“烧钱投入”向“自我造血”的质变,更折射出整个AI产业链从底层算力到上层应用的全面爆发。
比如科大讯飞的爆发式增长,验证了AI应用层商业化的可行性。其依托星火大模型的“1+N”体系,智能硬件销量大幅增长,教育、医疗等场景的行业中标率稳居第一,甚至去年第四季度净利润呈现“倍数级”增长,这种从技术到收入的转化效率,正是AI应用落地的最佳注解。
而新易盛的光模块业务则揭示了算力基建的旺盛需求——800G产品持续出货、泰国工厂产能翻倍、1.6T产能逐步释放,这些动作直接受益于北美云巨头44%的资本开支增长和全球AI光模块市场规模翻倍的产业趋势。
两家企业的年报就像两条交织的曲线:一条向上穿透应用层的天花板,一条向下夯实算力的地基,共同勾勒出AI产业“软硬兼施”的增长逻辑。大家或许借道云计算ETF(159890)和软件龙头ETF(159899),全面埋伏AI 产业蓬勃发带来的红利。
前者重仓中际旭创、新易盛等算力硬件龙头,能吃透AI集群建设带来的确定性需求;后者则聚焦科大讯飞、金山办公等软件服务商,把握AI重塑应用生态的爆发性机会——从智能办公到AI教育,从医疗诊断到工业质检,每个场景的突破都可能催生新的十倍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