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带来爱,还是碍?阻挡技术失控最坚固的防线,永远是人类心底对真相至上的信仰
万万没想到,科技浪潮袭来,第一波被拍在岸上的,竟是曾经情比金坚的爱情。如今让罗曼蒂克消亡的,可能不是小三小四的花言巧语,而是赛博舔狗的“我最懂你”。
近日,潇湘晨报援引多家英国媒体消息,化名夏洛特的女子抱怨婚姻生活长期冷漠,而AI让她“几十年来第一次感到被关注”。女子称自己爱上了ChatGPT“男友”,毅然决定和相伴20年的丈夫离婚,转而跟AI男友“结婚”。不只有心动,还有行动。众所周知,俩“人”没法领证,她就买了一枚刻有“里欧太太.exe”的戒指,象征踏入赛博婚姻。
玩归玩闹归闹,感情不是开玩笑。当年轻人抵制恋爱脑,荷尔蒙退潮,结婚率逐年走低,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单身狗的自嘲,七夕夜晚街边的垃圾桶,都看不到几朵玫瑰花的身影。人类真的变成了爱情绝缘体?
并非如此,对抗人生虚无,情感陪伴必不可少。与锱铢必较的真人队友相比,情绪价值给满的AI,仿佛已悄然取代杠精男(女)友,成为不少人的赛博闺蜜,进阶成为AI恋人的也不在少数。
今年年初,有家长向媒体反映,10岁小学生沉迷跟“AI男模”露骨聊天。AI剧情软件中,角色会重复“摸下巴,亲额头”等亲昵举动。用“情感按摩”策略,擦边低俗内容,让使用者的多巴胺分泌值处于高位,达到“爽感”,逐渐上瘾。
正如业内专家所言,“AI基于算法洞悉人性,但不是真正的感情。当人们把虚拟陪伴当成精神寄托,就可能沦为资本的‘猎物’。”问题是,AI谄媚,不仅限于情感慰藉类应用,一场针对人类设下的AI认知陷阱,似乎正在逐步收网。
在跟AI交流过程中,不少人可能都有过类似的体验:当你提出一个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时,AI会非常体贴地顺着你的意思回答。如果察觉你转变立场,它也是八面玲珑,长袖善舞,准备好108种回应,总有一个能说到你心坎里。然而,谎话总比真话讨喜,越来越像人的AI,却在以牺牲客观真实为代价,让世界失去真实的底色。
客观来说,AI设计的初衷不是为了奉承。AI变身马屁精,对人类溢美之词动辄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其实源自训练机制的失衡。研究指出,在大语言模型训练中,如果一个回答让人感到“认同”“愉快”“被理解”,人类评审者往往会给高分。久而久之,模型学到的最优策略就是要说让人喜欢听的话。尤其是在遇到模棱两可、主观性强的问题时,它更倾向于附和,而不是坚持事实。
在ChatGPT更新GPT-4o模型后,也因过度“讨好用户”特性引发“谄媚门”风波的意外爆发。用户发现,该模型不仅无原则附和错误观点,甚至出现鼓励永动机设计等荒谬行为,以及鼓励停药等危险引导。
有网友神评论:又要AI像人,又要AI不做人。实际上,我们需要AI坚守公正客观真实底线,又希望它懂得灵活变通、善解人意;我们需要技术融入人性的温度,又不希望它沦为让人沉迷的玩具。
说到底,AI带来爱,还是碍?打开的是潘多拉魔盒,还是百宝箱?选择权还在人类的底线,阻挡技术失控最坚固的防线,永远是人类心底对真相至上的信仰。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林静
编辑 文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