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数字化改造153家企业
AI线上跨国维修设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祝华
通讯员 黄河 杨栋
荆门市自2023年获批湖北首批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以来,积极探索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模式,累计数字化改造153家企业,其中85家改造后达到二级以上水平。
生产温度波动控制在0.1℃
5月8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湖北固润科技公司,只见偌大的车间里,各种设备正在高效运转,不见几名工人。
“关键设备数控化率达95%。”该公司工作人员屈敬伟说,2019年开始数字化改造以来,公司累计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了数据中心,增加了数字办公系统,老车间进行了数字化改造,新车间上了3套自动化控制系统。
固润科技位于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是一家高性能光引发剂制造商。屈敬伟介绍,生产光引发剂涉及大量化学反应,反应过程需在恒温条件下进行。以前温度控制靠工人紧盯温度表,尽管小心翼翼,温度波动也会出现一二摄氏度的情况,影响产品纯度和质量。现在全自动化控制,设备控制可精准到每一秒,温度波动仅为0.1到0.2摄氏度。
车间内集散控制系统大屏实时跳动上百个工艺参数,安全仪表系统与气体监测系统都实现数字化控制,出现安全隐患或气体浓度超过临界值,系统可在0.1秒内触发应急机制。数字化改造后,公司近三年生产事故零记录。
京山启利来科技是一家锂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数字化改造后,车间设备数控化率达100%,联网率超94%。依靠智慧操控系统,几名工人便能管理整个生产线,生产过程全程可视化,良品率增至98%,订单准时交付率提升至95%。
5G智能维护平台远程调试设备
数字化改造还大大改善了产品质检和售后服务。
“现在员工出差次数大幅降低。”湖北楚大智能装备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是一家玻璃设备生产、智能包装企业,产品覆盖茅台、五粮液、香奈儿等食品化妆品公司600多家,成套设备出口俄罗斯、墨西哥等国家。每年设备的售后服务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借力此次数字化改造,公司将5G技术和玻璃制造融合,实现售后维护与客户线上直通,大大缩短设备运维周期,降低了人员出差成本。通过5G+智能远程维护平台,技术人员可线上对客户的设备进行调试维修。
公司还从法国引进数字研发平台,对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前,销售接到订单,后端需要评审、再下订单,前后需要3天以上。现在利用新系统,销售接到订单后,即时将信息传至制造端,后端线上审核评估、下单同步进行,生产效率提高了20%。
荆门劲驰汽车配件公司年生产各类零部件10万件,通过数字化改造,公司将数控机床和3D打印技术相结合,解决了传统手工不标准的问题。公司还利用AI图像识别技术对产品进行实时质量检测,自动识别缺陷。利用AI维护技术,提前预测设备故障并安排维护,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数字化改造后,公司设备维护成本降低20%,缺陷率降低30%,客户满意度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