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基于RISC-V的微控制器(MCU)年出货量超过10亿颗,接下来CUDA软件将全面支持RISC-V;RISC-V赋能的片上系统(SoC)出货量将在2031年突破200亿颗,市场渗透率提升至25.7%……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李兴彩)英伟达基于RISC-V的微控制器(MCU)年出货量超过10亿颗,接下来CUDA软件将全面支持RISC-V;RISC-V赋能的片上系统(SoC)出货量将在2031年突破200亿颗,市场渗透率提升至25.7%……
近日,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在上海举办,主论坛当日吸引超过3000人现场参会,超过12.5万人线上参会。半导体业内大咖认为,2025年将成为RISC-V生态爆发的关键时间节点,中国芯片产业则将在RISC-V领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RISC-V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
“对RISC-V持怀疑态度的人,我想说:欢迎你们来到我们光明的阵营,相信在这场大会之后,大家会对RISC-V技术有更加多的认知。” 在主论坛致辞环节,RISC-V国际基金会理事长Lu Dai如此表示对该项技术前景的看好。
RISC-V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团队于2010年首次发布,其矢量扩展指令集RVV1.0已于2021年12月被RISC-V国际基金会批准为正式标准。
“到2031年,RISC-V赋能的系统级芯片(SoC)出货量将突破200亿颗,市场渗透率超过25%。”在主题演讲中,RISC-V国际基金会首席执行官Andrea Gallo表示,RISC-V正从技术规范向“开发者友好型”生态跃迁,为开发者提供更完善的工具链,推出免费在线课程等。作为一个开放的国际行业标准,经过15年的发展,RISC-V正以无授权费、无使用限制的特性,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技术创新浪潮。
事实上,得益于AI及大模型的发展,RISC-V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成长动力,得到顶尖AI芯片开发者的青睐。
“我们希望把AI处理和RISC-V的软件合二为一,打造开源、开放的解决方案。”Tenstorrent首席执行官Jim Keller在主题演讲中表示,RISC-V是一个很好的架构指令集,利用这个工具和技术可以解决更多的现实问题。
Jim Keller是半导体行业的传奇人物,曾在AMD、苹果、特斯拉、Intel等担任工程副总裁或首席架构师,其于2021年1月加入 Tenstorrent,担任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并加入公司董事会。
Tenstorrent首席架构师Wei-Han Lien表示,未来,芯片研发不仅仅是芯片的设计,还包括软件、开发系统、主机板等,这造成芯片的价格非常昂贵。Tenstorrent希望打造最优化、最亲民的AI架构,就需要开源技术,其在CPU上采用RISC-V、Chiplet技术,希望在2027年可以设计出全世界最快的CPU。
上海引领中国RISC-V发展
RISC-V中国峰会是全球三大RISC-V专业会展之一,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RISC-V年度活动。上海是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规模最大的城市,也是全球RISC-V技术创新的战略高地。
“本届峰会充分体现了国际化,共有来自17个国家的演讲嘉宾做分享。”芯原股份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上海开放处理器产业创新中心理事长戴伟民在致辞时表示,2018年,上海市经信委率先出台支持RISC-V的相关政策,并且在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的支持和推进下,芯原股份牵头成立了中国RISC-V产业联盟。目前,该联盟已有204个会员单位。2024年,上海开放处理器产业创新中心成立,一是致力于人才培养,二是举办RISC-V中国峰会。
作为中国发展RISC-V的“急先锋”,在本次论坛上,上海也释放出持续支持产业发展的信号。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陈杰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上海将进一步加强与RISC-V国际基金会的合作,营造更优的产业生态,特别是完善标准体系、软件基础设施、开展全系列IP产品攻关,探索发布面向全球企业、高校和社区开发者的统一软硬件开放平台,打造RISC-V的产业集聚区。
“上海国投公司已经吸引和投资了一批RISC-V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在上海落地发展,也欢迎更多的RISC-V优秀团队到上海建功立业,共同助力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自立自强。”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戴敏敏在主题演讲中介绍。
戴敏敏认为,AI快速发展,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格局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重构,在这场决定未来科技制高点的关键角逐中,RISC-V以其与生俱来的开源基因、灵活可扩展的模块化设计及简洁高效等显著优势,打破传统指令集垄断,成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破局的关键路径。
张江高科董事长刘樱在主题演讲中介绍,张江正在迈入集成电路设计产业2.0的阶段,要以端侧牵引“端芯联动”,在智能终端、智算中心、卫星互联网三个重要的端侧领域打造国家的战略承载区、高端芯片策源地和自主生态示范园。2.0的重点发展方向恰好是RISC-V将来规模化应用的场景方向。
刘樱介绍,张江将在三个方面加速RISC-V的发展:一是加快端侧导入、拓展应用边界,张江的RISC-V生态街区已经集聚了阿里平头哥、达摩院、知合、算能、蓝芯等RISC-V头部企业。二是推动标准化,形成规模效应,张江将联合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推动指令集的标准化,推动RISC-V的大规模适配和应用。三是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创新技术的支撑。
Andrea Gallo强调,中国会员的深度参与,不仅推动了本地产业升级,更让RISC-V成为真正的全球标准,加速产业落地。
多行业应用下生态爆发将至
“英伟达的微控制器都是基于RISC-V架构,具有可配置、可扩展和安全保护功能,并且被集成在30多个IP中,每年出货量超过10亿颗。”英伟达(NVIDIA)副总裁Frans Sijstermans在演讲中表示,其关键的CUDA软件接下来也将支持在RISC-V上的全面部署。
当前,RISC-V在多个垂直行业有了突破,获得广泛应用。Andrea Gallo表示,RISC-V影响力已从嵌入式计算延伸至存储、高性能计算(HPC)、汽车、AI等多元领域。芯原股份执行副总裁、定制芯片平台事业部总经理汪志伟认为,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及民用摄像头等市场可能成为RISC-V率先落地的场景。
RISC-V国际基金会首席架构师、SiFive首席架构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生院名誉教授Krste Asanovic介绍,在嵌入式领域,RISC-V芯片出货量已经达到了几十上百亿颗,即将在处理器中得到广泛应用。最激动人心的将是RISC-V在AI方面对于加速器芯片的贡献。
在汽车行业,英飞凌于2024年3月推出基于RISC-V的汽车微控制器系列,芯来科技的NA900成为首款通过ISO 26262 ASIL-B/D认证的RISC-V CPU IP,为自动驾驶与车规级安全提供了关键支撑。
据介绍,在数据中心与AI领域,阿里玄铁C930服务器CPU专为AI-HPC工作负载设计,“香山”Gen3处理器支持RVA23面向对象编程架构;芯原股份也提供基于RISC-V架构的芯片产品。另外,在太空领域和HPC领域,RISC-V也获得多个项目支持。
尽管应用前景广阔,中兴微副总经理石义军坦言,RISC-V在大模型推理中仍面临多重挑战,首先是架构与算法协同优化,其次是超长上下文管理,最后是异构计算标准统一。呼吁行业共同推进RISC-V生态建设,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底层标准先行,二是场景化创新,三是产学研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