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知7月29日消息,2025年7月26日至28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世博中心和世博展览馆举办。高途教育科技集团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罗斌受邀出席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举办的“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主题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AI智能体:重塑个性化教育,让每个学生拥有“超级学习伴侣”》。罗斌解读了高途的AI核心战略,系统阐释了高途在教育+AI领域的实践。
(高途教育科技集团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罗斌)
罗斌指出,教育具备经济和社会的双重属性。AI时代所带来的技术变革,不仅会带来生产力的革新,也一定会带来商业和社会生态的进化。
罗斌提到,高途持续推动“以老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范式转移,实现从“有没有”、“好不好”、“会不会”到“爱不爱”不断进阶。由此,高途构建了个性化的学习模型,解决学习动力和学习效率的问题。其中,“动力”的部分要靠老师通过他们的爱、感染力和专业力来对学生进行导学、督学和伴学,通过科学性和人文性两部分的结合;而“效率”的部分则是教学产品、教学服务和教学质量。而AI的作用体现在效率的部分。
针对教育+AI的实践,罗斌举例,高途正在做三个事情:
第一,推出的“高途名师AI定制学”。把名师主讲、AI伴学和学习规划师三者相结合,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精准定位知识薄弱点,动态调整学习路径,逐步实现“因材施教”。
第二,构建“兴趣伴学”体系。通过设计高频的互动过程,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整体参与度。这里面有大量的工程性问题,并不是一个纯技术性的问题。
第三,尝试游戏化。通过将学习过程“游戏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学习体验。例如,高途开发了“毛豆爱学AI课堂”和“高小兔传说-兽灵回想”等AI互动学习产品,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防沉迷"系统,避免学生对该系统的过度沉迷。
罗斌提到,高途于2025年提出“All with AI, Always AI(AI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战略,向“科技教育集团”加速迈进。基于此战略,高途将原有的“双师模式”全面升级为“名师主讲+辅导老师+AI伴学”的“三师模式”,除了主讲和二讲之外,AI实现全天候智能伴学。
以下为罗斌演讲全文(经多知编辑整理):
各位嘉宾,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我来自高途。关于AI和教育结合的这个课题,其实得到了非常多人的关注。之前有一个阶段,OpenAI在公布它的第一批的五个合作伙伴的时候,其中有两家与教育相关的企业:一家是美国的可汗学院,还有一个是多邻国。我们认为教育和AI结合的模式,未来会在两个方向产生变量。
第一,教育有经济属性,与AI结合将影响商业模式。另外,教育也具有社会属性。我们认为这一波的AI的革命不仅仅是一个生产力革命,也是一个劳动力革命。它一定会带来整个社会的重构,会带来公司形态的变化,以及带来商业生态的进化。所以,这一过程也会相应的带来人如何去变化和适应背后模式的变化。
今天我代表高途来给大家去分享一下我们在教育和AI结合上的一些思考和实践。高途其实是一家年轻的企业,我们是2014年成立的,我们从一开始就将自己定位为一家科技教育公司。但是在科技教育的背后,我们认为优秀的老师依然是这个产业里面最为重要的要素。所以我们的Slogan和我们的名字也取了这样一个寓意,叫“名师出高徒”。
高途2019年就在美国的纽交所上市了。发展到今天,高途已经成为了一家拥有丰富产品矩阵的企业。我们从幼儿到小学到初、高中,再到大学和成人教育,我们几乎为每个年龄段的群体都提供优质的学习解决方案和产品。另外,最近一年开始,高途也开始积极地布局线下业态。我们从一家互联网教育公司变成了一家科技教育公司,从一个以纯线上为主的业态,变成了一个线上和线下相融合的业态。
我们背后的深刻洞察是什么呢?因为教育是关乎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可能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在这里面,我们会发现一个巨大的矛盾——就是学生与家长、老师和学校等元素中间,它的互动和联动机制出现了很多问题。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每一个家庭的消耗,不仅仅是资金方面,还有很大的一部分实际上就是我们开玩笑叫“费妈费爹”。所以我觉得这是每个家庭的痛点。而且从公开数据来看,大概有将近1/4的中小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方面的焦虑,甚至抑郁。今天有了AI这样一个变量后,我们有了一个去重塑教育和AI相结合的可能性。这里面,我认为核心的变量还是我们需要以服务学习者为核心。
今年3月份的时候,我去美国待了两周。我们去参观斯坦福人工智能学院的时候,看到一个非常好的主张叫HAI,它讲的是“以人为本”的AI(多知注:李飞飞提出的)。所以在整个教育和AI结合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去关注科技变量,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如何能够更好的服务我们的学员和家庭。而好老师依然是最为稀缺,也最为重要的变量。
我们今天去看待AI和教育结合这样一种变化的可能性的时候,我们其实可以从这样一个视角来理解——就是教育的演进已经逐渐从以老师为中心慢慢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大家知道在全球,包括中国在内,都是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状态。有没有“好老师”,有没有好的教育资源,是巨大的难题。但是随着我们逐渐地解决“有没有”和“好不好”的问题,接下来我们真正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帮助学生真正拥有更好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如何去解决学生的底层的学习动力和学习体验。今天有很多的学生,很多的学校都拥有非常优质的资源,但是学生动力的缺失和整个学习过程的困难,导致了他们在学习这件事情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所以我们再去思考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认为,虽然我们最终关注的都是最顶端的学习效果,但是如果我们把它切割来看的话,这只是最后的一个环节,就和今天讲的五个馒头的最后一个馒头一样。
(罗斌介绍高途“以老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
其实我们要解决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层面的问题是我们的学习效率的问题。这里面我们从学习效果来看,要解决的是学习效率和学习体验的问题。如果没有好的学习体验,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就很容易中断,很容易“跳出”;如果没有足够的学习效率,那我们就会浪费大量而宝贵的时间,做一些低效的、无效的训练。所以,我觉得效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
还有一个层面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学习动力的问题。学习动力包括我们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还有学习习惯。我们只有把这几个层次的问题放到一起来思考和解决,才可能在根本上解决这样一个大问题。
从这个视角去思考的话,我们是经过11年的实践和沉淀走到今天的。我们认为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从两个视角来去展开。一个是从学习效率来看。学习效率本质上是一个科学性的问题。如果今天我们把学生定义为一个标准化的学生,即他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没有任何的偏差;我们把老师也定义为一个标准化的老师,他的教学能力、知识水平和教学投入度没有任何的偏差的情况下,其实我们是能够比较完美地定义出一个理想的教学流程和计划。这里面会包括诊断规划、授课、学习、练习、测试、评测,还有整个的研发。所以这个实际上跟我们刚才说的一些实体零售,或者我们做的一些科技住宅,背后的逻辑是类似的。但这个部分并不能够解决我们刚才讲的动力问题。所以,我们认为学习动力可能是未来解决教育难题更为重要的部分。怎么样能够从底层去点燃兴趣,培养习惯和塑造人格——这也是高层的理念。教育理念是点燃习惯,点燃兴趣,培养习惯,塑造人格加在一起的爱次方。
(罗斌介绍高途的个性化学习模型)
“动力”的部分我们认为是要靠老师通过他们的爱、感染力和专业力来对学生进行导学、督学和伴学,通过科学性和人文性两部分的结合,更好的解决问题。而“效率”的部分是我们的教学产品、教学服务和教学质量。我们认为AI在这个部分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我给大家简单分享几个我们目前正在推进的和AI相关的一些教育实践。
第一个实践,关于如何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个性化指导和个性化练习。大家知道,在课堂上一个老师可以给成千上万的学生进行教学。这些优秀的老师除了有非常专业的学科功底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有非常强的情绪感染力。他们在讲课的过程中能够捕捉到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让学生去听从,进而随着老师的思路来走。这种感染力实际上是很难被替代的。所以我们在推进整个AI形态的产品时,我们依然把这些优秀的主讲老师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我们这一课程的讲解和表达是通过专业的教研和主讲来完成的,同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让老师在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里和学生进行互动。学习是一个科学的过程,它也需要有科学的诊断和规划。所以,我们推出的“高途名师AI定制学”,把我们的名师主讲、AI伴学和学习规划师三者相结合。
怎么来理解呢?就像我们去医院看病一样,我们需要先挂号,然后去门诊,做验血,最终确认后再去开药方。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多步骤、多环节混合的过程。所以,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们要围绕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状态和他整个的学习过程来定制一个个性化的解决方案,精准定位知识薄弱点,动态调整学习路径。这是第一个实践。
第二个实践,我们思考的是如何能够让我们的课堂活跃起来,互动频次更高?如果大家体验过一些网上课程,大家应该整体而言是以老师为主,以学生为辅。在1个小时的课程中,学生参与互动的过程可能只有五次到十次,所以整个过程学生非常容易走神。为了去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做了一个模拟真人的AI课堂,构建“兴趣伴学”体系。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会高频的设计互动过程。通过这个方式,我们会发现学生在过程中学习体验和整体参与度的提高。这里面有大量的工程性问题,并不是一个纯技术性的问题。
第三个实践是游戏化。当然,我知道很多的家长都不太想让自己的孩子玩游戏。但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学生愿意玩游戏,因为游戏能够给他带来乐趣和快乐。所以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又做了另外一个方向的实践,就是能不能让学生在一个相对枯燥而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这件事情产生更多的兴趣。
高途通过将学习过程“游戏化”,持续优化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例如,高途开发了“毛豆爱学AI课堂”和“高小兔传说-兽灵回想”等AI互动学习产品,这里面设计了一个小IP叫高小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完成了特定的任务,他就会得到奖励,奖励是萝卜,学生可以用这个萝卜来喂这只小兔子,这种方式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设计了“防沉迷”系统,在完成学习后,我们会要求他把兔子要放出去3个小时,去旅行,这个过程不允许玩游戏,避免学生对该系统的过度沉迷,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需求侧的动力。
今年我们在思考整个AI战略的过程中,也明确提出了高途的AI战略——“All with AI, Always AI(AI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因为教育是一个复杂的业务链条。这一过程中有很多个老师的角色共同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同时,学生学习也是一个长周期的过程。他可能需要保持三个月、六个月甚至一年的学习时间。我们希望在整个过程中,在每一个可能的环境里面,都能够通过AI对学习过程进行提效和服务。AI既是教师的智能助手,帮助老师精准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是学生的超级学习伴侣,提供24小时个性化陪伴。
我们认为AI实际上是一个持续进化的过程。今天我们可能还处于AI革命非常早期的一个阶段。所以接下来,我觉得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去走。我认为AI对教育这个行业的改造才刚刚开始,它不是一个一蹴而就过程。所以今天我们再去思考整个商业模式的话,我们也明确的把高途的双师模式升级为三师模式,主讲老师、个性化辅导的二讲老师和AI伴学。AI伴学是新增的角色,因为我们的主讲就是teacher,二讲是tutor,他们角色定位是非常清晰的。但是AI伴学它更多是一个引导的角色,还是一个companion?我认为,应该是一个提供陪伴的伴侣。我觉得这件事情需要二者兼顾。因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们除了老师作为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来对学生进行培育外,我们也希望学生在学习中,有一个轻松的伴侣,能够随时随地的陪伴着他。当他有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的给予他学习与情感的直接辅助。这样,我们认为整个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应该能够有一个更大的提升。
所以我刚才也提到,未来我们希望高途理解的或者期待的学习解决方案能够更像是一家医院一样。你走进来的时候,可能你并不知道你的身体的哪个部分出了什么问题,我们来给你提供专业的诊断规划,通过一个非常完整的流程,帮助你解决问题。你进来的时候健康上有一定的问题,那你离开的时候可能就变得非常的健康。
今天,在学习这件事情上也是一样的,一个学生来到高途,可能他未必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什么。那我们能不能通过一个有效的诊断规划,一个有效的学习过程管理,来帮助这个学生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达成自己的改变。所以这个是在定义学习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我们认为它不是一个好老师或者是一些好的课程就能解决的简单问题。它是一个被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我们从教研、主讲、二讲到运营体系,整个科技体系协同才能够完成。所以这是我们高途定义的,我们叫“名师系统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希望能够把AI融入到各个环节里,通过AI帮助提升老师工作效率和专业度,帮助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我们在落地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实际上就是这里面的两个角色。一个角色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的老师可能要同时服务 200到300个学员,所以整个工作的强度和服务的深度都面临很大的挑战。今天我们有了AI,老师在很多工作上效率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而同时,我们希望除了我们的真人老师外,在很多的学习场景和学习环节,我们也能够通过AI来完成和学生的对话。
最后总结一下,我觉得AI对于教育这个行业的影响才刚刚开始。教育是一棵树,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外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外一朵云的行业。所以,它需要一个长期的培育。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希望能够帮助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家庭和学生。而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让高途里面的每一个员工,每一位老师,拥有很好的工作体验和工作效率,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去服务我们的学员。因此,我们希望在下一个十年的周期里,高途能够更好的利用AI科技的力量,更好的服务我们所有需要被服务的对象。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