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的单仁行,我们沿着AI对企业人才技能和结构这条线继续深入探讨一下。
当传统知识被AI迅速掌握,重复性的专业技能变得越来越脆弱的时候,我们的企业面对汹涌而来的时代浪潮,是需要选择更强专业领域技能的专才,还是拥有更多综合能力的通才?
02
这个问题其实我思考了很久,也跟一些企业家交流过。
首先,在AI时代,“专才”这个概念本身需要被重新理解。
我们传统理解的专才,就是在某一个特定领域专业知识比较深厚的人才,特别是工作内容高度依赖于一套系统或者固定好的岗位流程,像特定数据的分析、基础代码编写、标准化文件撰写,比如说标书、白皮书。
这类专才的核心价值在于高效地执行一个已知的、定义明确的流程。
然而,流程恰恰是AI的核心优势所在,当一个专业领域的价值可以被AI流程化和自动化的时候,这一类专才的核心竞争力就会被AI迅速侵蚀。
但是,还有一类专才不同。
他们主要是解决专业领域内复杂、非结构化的、需要战略判断的问题。
就像我们单仁牛商所在的企业培训和咨询领域,我一直认为有专业能力还不够,因为每个企业都是独特的,没有哪个问题是照本宣科就能够轻易解决的。
真正优秀的咨询专家除了专业能力之外,还必须要充分了解咨询对象的需求,所在的行业,市场的发展趋势,自己还要懂经营,要懂得如何沟通,去定义问题是什么,然后借助于丰富的案例和实战经验去做验证。
只有确保这些要素齐全,才能给出对企业真正有帮助的建议。
那么,AI会不会代替这一类专才呢?
不仅不会,AI还会成为一个高效的工具,进一步提升这类专才的价值。
举个简单的例子,哪怕像我接触和服务了这么多企业,我也不敢说我对每个行业都完全了解。
所以,每次去服务学员的时候,我都会做详尽的沟通,提前把想要问的问题准备好,把行业背景和市场发展趋势做好背调再去见客户。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准备一篇论文一样要查找大量的资料,还要对比去纠错。
我记得我在准备我的硕士论文的时候,在图书馆泡了一个月,全靠手动和记忆去翻找各种资料,检验自己的结论是不是正确,这个过程非常辛苦。
但是,今天这个过程因为有了AI的存在被大大缩短了,不管是对行业、市场、企业乃至产品都可以通过AI来快速了解。
相当于AI完成了信息的“搜寻”和“整理”,我只要专注把这些信息进行“解读”和“应用”,然后就可以去跟学员进行更加有效的沟通和辅导。
其实,我也会经常把我的思考和观点跟AI去做交流,让AI来反问我,我再来纠正或者是补充自己的观点。
所以,专才的未来取决于他的价值是根植于“流程”还是“问题”。
如果一个专家的价值在于完美地执行一个已知流程,那显然就会面临被AI替代的风险。
相反,如果一个专家的价值在于熟练掌握AI工具去放大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模糊的问题,那么就完成了从跟AI竞争到驾驭AI的转变。
同样,对于企业来说,我们需要的专才就是从那些懂流程的大师,转向选择能够利用AI解决复杂问题的大师。
03
我们再来看一下通才,过去“通才”往往被认为是“门门都懂,样样不通”的代名词,但是在AI时代,他们的核心价值,比如说对多个领域的跨界学习、系统性思考和适应性其实不容忽视。
特别是当AI能够提供专业化信息和执行能力时,能够把这些点连接起来,进行协同协作的人就变得尤其重要了。
打个比方,对今天的市场营销工作来说,我们可能要同时做不同平台矩阵的海报物料、短视频直播、图文和数据分析。
每一个工作会被细分成不同的环节和岗位,我知道我要怎么做,但我不知道别人的需求。
那怎么利用AI去连接不同领域的岗位,快速验证想法就属于通才的责任,他们就是负责管理员工和AI组成的混合团队,协调复杂的工作流。
所以,一个组织部署的专业化AI工具越多,雇佣的专才越多,内部的沟通壁垒和数据孤岛的情况就越多,协调成本就会上升。
通才就是要在不同职能和不同AI工具之间进行“翻译”和“整合”,把所有专业化部件粘合成一个高效运转的体系,让大家朝着同一个目标去奋进。
所以,未来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画像,既不能是孤立的专家,也不能是肤浅的通才,而是能够合二为一的复合型人才。
比如说T型人才。
垂直的一竖代表在某个核心领域拥有深度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是个人价值的基石。
水平的一横就代表狩猎广泛的知识面,特别是在AI时代,知识面不代表了解一些宽泛的商业知识,而是必须具备AI素养,懂得使用AI工具,知道怎么去跟AI提问,以及能够跨部门协作的能力以及领导力。
当然,比较遗憾的地方在于这类人才很贵,而且薪资都是水涨船高。
大家可以看一下,过去这两年,掌握AI技能的岗位人才薪资上涨了多少,像在美国平均薪资溢价达到了25%。
那作为能够跟美国在AI势均力敌的中国,AI人才的价格只高不低。
所以,对中小企业来说,假如招不起这样的人才,怎么办呢?
04
我想,第一就是自己在内部培养人才,树立学习的氛围,当然,老板也需要去培养自己。
培养的路径就可以按照我们上面所讲的顺序进行。
第一步:夯实“I”(专业领域的竖在哪里?):评估和了解每个人的核心专业领域,这是一切价值的根基,我们需要去跟合适的目标对象沟通,在哪个复杂的领域,你有信心能做到顶尖水平?
第二步:构建“—”(有哪些多领域的杠?):学习跟自己专业领域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着重培养使用AI的素养,借助于AI横向去扩大知识范围和协作能力。
第三步:培育第二个“I”(从T型迈向π型):基于公司发展和未来市场需求的判断,选择和发展第二个能跟核心专业形成互补的深度专业领域,也就是重复第一步,构建另一个专业领域的竖,从T型人才迈向π型人才。
第二、借助于专业机构去缩短自己的时间和学习成本。
一个聪明的经营者,一定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借助于外部专业机构的帮助,懂得用他人的智慧让自己少走弯路,少走坑。
像单仁牛商19年以来一直在营销培训领域,不敢说有多大的成就,起码我们一直在研究市场的发展趋势,跟19万家企业一起去解决每个时代营销变革带来的痛点难题,构建每个企业的全域营销实战方法论。
我们也联合清华大学算法团队开发“文思子牙矩阵营销AI系统"工具,同时,也根据AI搜索的趋势,研发了AI搜索的上榜服务,打造了视播时代·企业短视频营销的AI增长特训营,目的就是希望借助AI能够帮助更多的企业快速搭建短视频矩阵营销体系,尽可能用低成本去实现更大的增长。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