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举办的“青春绽放·戏聚京津冀——大学生戏剧展演活动”在北京国际戏剧中心·人艺小剧场正式拉开帷幕。
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市文旅局相关领导,以及来自北京的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来自天津的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传媒学院、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来自河北的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传媒学院等十四所高校的领导及负责人共同出席了开幕仪式并观看了首场演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党组书记周彤、院长冯远征、副院长秦新春、副院长唐烨参加活动。
本次展演活动是北京人艺深入落实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战略部署,深化“‘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推进的重要措施之一。自3月份公开征集参演剧目以来,历经五个月的前期筹备工作,首次将校园戏剧普及公益活动覆盖至京津冀三地——由42部报名作品中遴选出京津冀三地14所学校的15部作品,直接参与到演出中的学生演员达120人,参与幕后工作的学生逾100人。北京人艺专门组建了包括导演、演员、舞美及戏剧教研员在内的40余人的专属辅导团队深度参与排练指导与全要素合成彩排,多个业务部门全程跟进各个环节,为展演顺利开展提供了全面保障。
15个参演剧目海报
在开幕仪式现场,北京人艺党组书记周彤在致辞中表示,北京人艺以实际行动具体落实市委宣传部推进“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有关部署要求,深入推进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关于“‘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的任务安排,为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注入戏剧的力量。下一步,北京人艺将继续依托专业资源,加强与高校联系合作,共同探索搭建高校戏剧美育教育交流平台,为高校校园戏剧注入持久动力,为青年成长和戏剧发展赋能。
参演高校校领导代表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大广现场致辞,对北京人艺表达了感谢,希望继续深化院校合作,秉持“深度协同、资源融通、创新驱动、美育共育”的原则,推动院校联动迈向更高水平。
校园徽章聚章成“戏”
来自天津和河北的学生代表随后依次发言,通过回顾展演筹备期间的排演经历,分享了对于话剧艺术的全新感悟:“未来,我们会走向不同的人生赛道,不会以演员作为职业;但此刻与舞台相拥、与彼此并肩的时光,绝不会随岁月褪色。”“让我们好好珍惜这场难得的相聚,一起把属于我们这代青年的戏剧微光,点亮成照亮未来的星河,让青春在这段难忘的际遇里,绽放最耀眼的光彩!”
南开大学《张伯苓》
河北传媒学院《双雪记》
首都师范大学《牧野长歌》
开幕仪式上,参与演出的14所高校获颁展演纪念证书。南开大学《张伯苓》、河北传媒学院《双雪记》、首都师范大学《牧野长歌》三部原创作品代表京津冀三地高校率先进行展演。其中《张伯苓》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以抗日战争时期为主要时代背景,聚焦南开创始人张伯苓的人生经历,在舞台上传达了南开大学传承近百年的爱国主义精神;《双雪记》对元杂剧《窦娥冤》进行了重新演绎与发掘,通过横跨七百年的双线叙事,展现了不断追求真理与自由解放的精神蜕变;《牧野长歌》围绕乡村支教这一故事背景,从现实生活中取材,以诗意的方式讲述了一位支教教师的心路历程。
这个夏天,大学生们沉浸在戏剧排练场,不断地打磨和调整让他们慢慢从一个“参与者”真正变成“剧中人”,对舞台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作品中的家国情怀有了更真切的体悟。这个过程中,北京人艺的指导团队始终陪伴,精心指导,用专业经验为同学们拨开创作迷雾,让这次艺术体验充满传承的温度。
最终呈现在舞台上的表演,满是令人心动的惊艳:曾经站在台侧就手足无措的同学,如今能稳稳接住大段静默的留白,用从容的动作与台词撑起场景;还有同学与剧中人物建立连接,被家国大义深深触动,每一次排练都会动容地流下泪水……这些肉眼可见的成长,是汗水浇灌出的果实,是学子们在人艺舞台的首秀,也是这个夏天最动人的收获。
8月23、24日,本次展演将继续进行演出,来自11所高校的12部话剧作品陆续上演,演出内容涵盖了学生原创、名作改编、经典演绎等不同题材与风格,以多样性的艺术呈现展示当代高校学生丰富的艺术创造与表达能力。
“青春绽放·戏聚京津冀”
大学生戏剧展演活动安排
在展演结束后,北京人艺将总结本次活动的筹办组织经验,在“‘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等活动中继续推动艺术与高校的深入融合,以“‘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目标任务为指导,发挥专业优势,携手高校共创校园戏剧精品,扎根大学校园实际,让戏剧教育与更多的高校深度融合,在生动实践中继续推进京津冀文化艺术协同,为全面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