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中国对人工智能(AI)有着不同的愿景,或许更高明。”
当地时间8月30日,美媒《华尔街日报》关注到了中美两国在AI领域的发展路径。报道称,美国正投入数十亿美元并消耗数千兆瓦能源,急于在AI的下一个进化飞跃中超越中国,一些人认为,这一飞跃如此巨大,以至于其威力将堪比原子弹,足以改变全球秩序。
与此同时,中国正进行一场不同的竞赛,随着人们对AI泡沫的担忧日益加剧,中方正制定一项务实的替代方案,以应对硅谷对超级AI的追求。
自近三年前OpenAI的ChatGPT发布以来,硅谷已投入巨资,追逐AI的“圣杯”——能够匹敌甚至超越人类思维的通用人工智能(AGI)。一些热衷者宣称,这将为美国带来不可逾越的军事优势,帮助治愈癌症和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并使人类无需再从事会计和客服等日常工作。
相比之下,中方最近对AGI表态不多,相反,正推动中国科技产业“坚定面向应用领域”——开发能够提升中国生产效率、易于市场化推广的实用型低成本工具。
《华尔街日报》认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愿景代表着一场赌注巨大的正面交锋,而正如越来越多的硅谷人士所相信的那样,如果AGI当前仍遥不可及,那么中国将有能力在这场全球竞争中抢占先机,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形式的AI,并将其应用推广到全球。
2025年7月27日,中国上海,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视觉中国
据报道,在中国本土,类似ChatGPT技术支撑的AI模型已获得批准,正被用于考试阅卷、改进天气预报、警力调度以及为农民提供轮作建议等方面。
清华大学正推出一所“AI医院”,在那里,人类医生将获得掌握最新疾病数据的虚拟同事辅助。智能机器人正被部署到自动化“黑灯工厂”运行,并在织机上检测纺织品的瑕疵。
“他们认为,影响深远的AI应用并非未来理论上的东西,而是当下就能利用的东西,”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前官员朱利安·格维茨(Julian Gewirtz)说道,他曾在拜登政府时期专门负责与中国的科技竞争。
《华尔街日报》称,当前,也有美国科技公司正利用AI开发大量务实应用。比如,谷歌已将其最新的Pixel智能手机连接到网络进行实时翻译;而美国咨询公司正使用AI代理制作PPT演示文稿,并为客户总结访谈内容;其他公司则将其用于改进药物研发和食品配送。
然而,与美国基本上放任该行业自行发展不同,中方正在全力支持其愿景。今年1月,中方已创建了国家人工智能基金,总规模达600.6亿元人民币,重点支持初创企业。此后,地方政府和国有银行也相继推出了各自的资助计划,而各城市也发布了AI发展规划,作为“人工智能+”行动的一部分。
8月26日,“人工智能+”行动迎来重要进展,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对外发布,明确了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重点方向。这份文件呼吁加大力度将AI融入科技研究、产业发展和其他领域,到2030年“全面赋能”中国经济发展。
此外,中国也更加积极地拥抱可供用户免费下载和修改的开源模型,使中国企业能够更经济、更轻松地围绕该技术开展业务。这种做法正在帮助中国AI在全球传播,这一趋势已促使硅谷也纷纷效仿。
下一篇:AI新材料的大门,一直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