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发稿,Apple产品京东自营旗舰店中,已有10.7万人预约抢购iPhone Air。 ]
“都在说丑,现场排队的人一点不见少。”针对iPhone 17系列新款,一位博主10日发文感慨。
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苹果召开秋季发布会,发布了新款iPhone 17系列手机以及AirPods Pro 3、三款Apple Watch。iPhone系列是此次最受关注的产品,但发布会后,“iPhone 17丑”的话题就冲上了热搜。
争议主要在于,iPhone 17 Pro系列外观大改,放弃了沿用多年的“浴霸”相机模组,改成了矩形摄像头模组,被不少用户吐槽像充电宝。不过,也有不少数码爱好者认为,新款一体化的铝合金机身有科技感,且散热性能各方面更好,市场评价呈现两极分化。
消费者对新款iPhone的反应如何?第一财经记者发现,消费者在用实际行动对这几款iPhone投票。截至发稿,Apple产品京东自营旗舰店中,已有10.7万人预约抢购iPhone Air,不过,iPhone Air的预约量少于iPhone 17的105.9万人、iPhone 17 Pro的61万人和iPhone Pro Max的76.6万人。
总体来看,海豚投研认为,相比于去年发布会,今年iPhone新品有所变化,但依然没有带来惊喜。在各家大厂大幅提升AI投入的情况下,本次发布会中苹果在AI领域的叙事依旧很少,如果公司持续不能给出新的看点,苹果的股价也将难以向上突破传统估值区间。
行业反馈如何
“这绝对是iPhone变化最大的一年。”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微博评价表示,iPhone 17标准版的确很强,“牙膏挤爆了”,此外Air非常惊艳,有可能会重新激活超薄手机市场;Pro的全新设计,有争议但辨识度的确是拉满了。
OpenAI CEO奥尔特曼亦在社交平台发帖:“这是我一段时间以来第一次真正想要升级iPhone!看起来很酷。”
中兴副总裁、努比亚旗舰总经理张雷也在微博罕见开麦,评价此次的苹果发布会,“标准版120Hz高刷下放、Air轻薄、Pro散热升级,都踩在用户痛点上,行业标杆的稳劲儿确实佩服”。
就苹果而言,今年确实在产品上有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升级,标准版升级了两个顽固多年的缺陷。iPhone 17用上了120Hz高刷屏幕,起步内存从128G提升至256G。这是2019年苹果推出iPhone 11之后提升最大的一代标准版,且iPhone 17的起售价相比前一代iPhone 16没有上涨。
标准版之外,争议最大的是iPhone 17 Pro,很多用户反馈这一代外观“丑”。但在资深数码爱好者看来,Pro系列的核心思路是外观设计为性能释放让路,因此,做工与性能会有很多提升。
“这次整个摄像头模组,以及外壳都直接用铝合金高温锻造而成,这是真正的一体化设计。”手机话题下的知乎优秀答主@王之葵托利认为,这种设计的好处是坚固耐用、高效散热,以及能容纳更大的电池。他提到,铝合金的散热比钛合金要高数十倍,且这一代用上了VC均热板,整体的散热能力,应该会是历代iPhone Pro中最强的。
在此次iPhone发布会上最受瞩目的一款机型是iPhone Air,这是苹果迄今为止最薄的iPhone,厚度是5.6毫米,重量为165克。海豚投研认为,苹果期望通过更轻巧的机身设计,在竞争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开辟新赛道,打破当前的销量瓶颈,重新激发用户的购买兴趣。
一些市场研究机构对iPhone Air给出较高的评价,并关注到苹果产品线的变化。
IDC高级研究总监Nabila Popal表示,iPhone 17 Air是自iPhone X以来苹果最大胆的设计突破,将吸引喜爱简约美学的用户。这是苹果战略设计革新的第一步,为明年可能推出的折叠屏iPhone奠定基础,尽管该机型可能无法实现大规模出货,但将吸引优先考虑设备轻便性和简约设计的用户,扩大苹果的用户群体。
TrendForce集邦咨询则表示,iPhone 17 Air标志着Apple正式开辟轻薄型旗舰机的新战局,Air系列及明年折叠系列的出现,可视为苹果扩大产品线差异化的策略,有望吸引更多消费者。
具体用户反馈如何?不少数码博主已经在现场体验了真机,头部博主@影视飓风和@老师好我是何同学都表示,iPhone 17 Air的手感很惊艳,但又不约而同提到续航问题,为了轻薄iPhone Air牺牲了一定的电池容量,另外也只有一个摄像头,这会成为阻碍消费者购买的缺陷。
在体验之上,市场更关注的是,iPhone 17系列能提振销量吗?海豚投研认为,虽然本次iPhone新品仍采用台积电3nm工艺(未使用 2nm),但此次升级还是有望提振苹果手机近年来的低迷状态。
Counterpoint预计,今年iPhone出货量将同比增长5%。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估,相比2024年iPhone 16系列的出货量,2025年iPhone 17系列出货量有望增长3.5%。
AI持续延期
整场苹果发布会在硬件层面延续持续更新的特点,面板、芯片、续航、摄像头等环节均有迭代。但软件层面,尤其是AI领域,并未打破此前苹果公司迟缓的节奏。
苹果自2007年iPhone发布起便执行“软硬一体化战略”,用硬件带动平台、用平台反哺硬件。AI进度的放缓尚未撼动苹果“硬件+操作系统”这一纵向整合的根基,但持续“跳票”延迟,将削弱苹果产品软硬融合体验,出现失衡风险。
Apple Intelligence是苹果公司在2024年WWDC上发布的系统级AI助手品牌,由多个生成模型组成,提供文本校对、邮件摘要、生成图片等功能,当年便逐次向美、英、澳用户推送,但国行版本因合规与数据本地化要求暂未同步。
此前,长期关注苹果公司的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发文称,苹果计划在2025年年底前,将Apple Intelligence推向中国市场。并将AI功能定位为iPhone 17的核心卖点,主要合作伙伴包括阿里巴巴、百度等。其中阿里巴巴主要负责合作打造端侧系统,在iPhone、iPad和Mac上分析调整苹果AI模型,确保输出符合监管要求;百度负责为Siri及视觉智能等功能提供支持。
由于本地化技术与合作磨合等多重因素,搭载AI的iPhone 17国行版延期至年底推出。西部证券分析师认为,根据现有计划,苹果国行版AI功能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前随iOS 26.1或iOS 26.2版本上线,但仍存在一定延期风险。
在Counterpoint高级分析师Ivan Lam看来,苹果在Apple Intelligence方面的AI功能实现上确实较滞后,但不只在中国市场,苹果在海外市场与AI合作伙伴整合的功能如果对标中国厂商在华市场进度,也显滞后。
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在AI功能推出节奏上,几乎所有厂商相比去年都相对平静,主要是因为AI功能的日常使用频率及对使用习惯的影响仍较有限。因此,Ivan Lam判断,从长期来看,苹果需在中国等重点市场做好AI功能落地工作,包括与本土合作伙伴融合以及监管合规等方面。
苹果AI海外市场的滞后原因包括自身AI团队人才流失、策略不定、外部竞争激烈等方面。截至目前,苹果公司已有超过10名研究员出走,流向Meta、OpenAI与Anthropic等公司,覆盖机器人与基座模型两条主线,导致关键项目断档,模型策略调整,产品发布延期。此前,苹果放弃收购AI初创公司Perplexity,转而与谷歌达成协议,将测试谷歌开发的Gemini模型,以增强Siri功能。
表现在市场端,AI策略的滞后也在销售表现上有所影响。在今年1月的财报电话会上,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表示,该财季大中华区收入同比下降11%,其中一半以上的下降由渠道库存变化造成,该影响延续了整个财季。同时,苹果尚未在中国市场推出Apple Intelligence,而那些已经推出的市场业绩表现要好于尚未推出的市场。
IDC研究经理郭天翔表示,得益于在设计和硬件上的重大革新,中国消费者对最新的iPhone 17系列表现出浓厚兴趣。然而,iPhone Air的超薄设计仅能吸引一小部分早期尝鲜者。由于新品在电池续航和相机性能上做出妥协,叠加中国市场目前只有中国联通一家运营商支持eSIM,且需要线下激活,该机型很难打动中国主流消费者。更重要的是,在本地竞争对手纷纷推出深度集成且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AI功能之际,苹果在AI功能方面的滞后正成为其在华发展的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