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18日消息(记者 雷妍)“纳米已经是现在进行时,并不是未来的科学,现在已经有非常多药物通过纳米成药。”9月16日,在全球首个AI纳米递送平台NanoForge发布现场,剂泰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赖才达说,“通过AI+纳米我们可以解决制药‘十年磨一剑’的困境,所以我们叫NanoForge是更好的锻造技术,把十年变成几个月。”
制药“十年磨一剑”的困境,是对药物研发充满不确定性“豪赌”的总结。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一款新药从实验室到药房的平均周期为10~15年,研发成本突破26亿美元。很多药物研发长期困在“试错-失败-再试错”的循环中,而一些患者,真的倒在了药品上市前的“最后一公里”。而AI的运用,可以大大加速这一进程。
纳米材料因小尺寸和生物兼容性被视为高效的RNA药物和小分子药物载体,在基因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通过研发各种适合人体各类病灶靶点的纳米材料——“火箭”,将各类药物精准送到患处,可实现更精准的治疗。
通过AI驱动新的纳米材料和纳米数据,达到多器官靶向递送能力。这就是NanoForge带来的变革。
NanoForge为剂泰科技自主开发。赖才达介绍,“我们解码了纳米材料在生物体内的交互作用,基于NanoForge平台,打造了三大核心解决方案:AiLNP(AI核酸递送系统设计平台)、AiRNA(AImRNA序列设计平台)、AiTEM(AI小分子制剂设计平台),目前,已成功实现了人体内肝、肺、免疫器官、心脏、肌肉、肿瘤、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等8个器官或组织已识别的LNP靶向递送,成功产出7个临床前候选药物,同时并行推进4个临床项目,其中最快的管线已到达pre-NDA阶段。”
AI+纳米让“火箭”的研发加速。不仅如此,在赖才达看来,有了这个火箭后,还可以将药物送到细胞内,更加精准调控转录因子。从小分子药、生物药,到可编程药物……以后的药就是一串串代码,这是第三代的药物革命。
“我们有很好的运气,刚开始做的时候,全世界没有人相信它可以完成。”赖才达说,纳米递送虽然市场很大,但大家都在第一步,离成药还需要空间。做到精准递送,还要能成药,最后真的能解决病痛问题,把安全效果做到最大,这个是整个行业真正需要解决的痛点。
上一篇:搜索变天,百度用AI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