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为展位,工作人员正在向外国友人细致讲解设备相关技术原理。深圳特区报记者 胡蕾 摄
昨日,以“深AI能源,数创未来”为主题的2025国际数字能源展在深开幕。展会吸引全球50多个国家2000余家企业参展。 深圳特区报记者 胡蕾 摄
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19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熊子恒 吴亚男)即充即走的充电站、确保高功率超充站有序运行的“智慧大脑”、模拟沙盘真实还原虚拟电厂运行过程\帮助新能源电站气象监测的AI大模型……在昨日举办的2025国际数字能源展上,一大批深圳企业纷纷展示最新技术,“人工智能+能源”解锁更多应用场景,数字能源应用为生活创造越来越多的便利。
这场聚焦全球能源数字化转型的国际盛会,汇聚了来自50多个国家的2000余家企业,集中展示300余项尖端技术,通过“源-网-荷-储”全链条视角,打造5万平方米的创新生态平台,为全球能源革命提供“中国方案”和“深圳范本”。
车道式充电站绘就未来图景
走进比亚迪展位,“车道式充电站”6个红色大字立即吸引住记者眼球。这个超充站的设计与传统站点完全不同,不再是充电桩搭配车位一字排开的结构,而是大胆采用了与加油站完全一样的设计。
车道式充电站共规划了6个超充桩、分出4个车道,3辆新能源重卡和1辆新能源小轿车停放在充电桩旁的车道中充电补能。
“这是我们对未来超充站的构想,可以融合不同品牌的超充桩,充电就像加油一样快,完全可以即充即走。建设一座超充站即可实现 ‘商乘协同’,同时覆盖大型商用车和小型乘用车。” 比亚迪商用车专用车高级工程师吴良渠说。
大胆设计的背后,离不开比亚迪今年发布的“兆瓦闪充”技术,充电速度达到“1秒2公里”,仅需5分钟即可补充400公里续航。在另一边的超充技术展示区,闪充储能系统与闪充主机背靠背排列,两者搭配既保证了充电高功率也避免了对电网形成冲击。
华为本次参展也专门设置了智能充电网络展区,带来最新充电技术。现场展示的全液冷主机化身超充桩的“智能大脑”,充分实现能量变换和功率分配,是一款面向新能源汽车充电的全液冷超充架构的功率单元设备。
得益于充电技术越来越成熟,深圳现已构建起“超充站数量超越传统加油站”的新型能源基础设施格局,打造了全球密度最高的城市充电网络。
虚拟电厂智能调度削峰填谷
虚拟电厂“不生产电只搬运电”,整个“发电过程”靠的是聪明“算法”。在本次国际数字能源展中,虚拟电厂的运营商企业组团参展。
在一个微缩版沙盘中,虚拟电厂调度中心在整个电网体系中发挥的作用直观展现:沙盘的左侧布局火电、水电、风力、光伏等发电侧资源;右侧则是工商业园区、居民区用电侧资源。作为电力系统“智能管家”的虚拟电厂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分散光伏、风电、储能设备、用户用能中可调节资源整合为统一可控单元。
“削峰用户数10,调节能力94.7MW;填谷用户1,调节能力0.2MW。”腾飞数能研发负责人张玥指向他们开发的虚拟电厂运营平台,通过监控大屏,记者清晰看到可响应电网需求的企业园区、充电站等聚合商的实时状态。
张玥表示,通过他们自主研发的算法再结合在能源行发展多年所积累的聚合商资源,他们得以及时完成削峰填谷的需求。
“深圳虚拟电厂接入规模可调节能力全国最大,精准响应频次全国最高,运营商已经突破了60家。未来将继续坚持安全共享多元的要求,持续推动形成年度最大负荷5%稳定调节能力,打造高质量虚拟电厂发展平台,助力深圳数字能源先锋城市建设。” 深圳虚拟电厂管理方表示。
人工智能打开绿色能源发展空间
在“双碳”目标下,清洁能源结构占比越来越高,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成为驱动绿电进一步普及的强劲引擎。
记者在现场看到,AI赋能展区成为全场焦点,华为、欣旺达等企业展示AI算法在能源预测、运维优化领域的深度应用;清洁低碳展区呈现CCUS技术、碳资产管理工具等碳中和路径创新;国际企业展区汇聚全球能源科技巨头,打造零距离接触全球尖端技术的窗口。
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站的运营受天气因素的影响很大,极端天气和不稳定的能源转换给社会供电造成了极大隐患。随着“人工智能+”行动深入实施,深圳能源携手华为研发的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系统在展会中首次亮相,旨在解决普及绿色能源的障碍。
深能智慧能源大模型综合研发项目负责人徐晨博表示,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系统是全球首个基于气象大模型的新能源功率预测平台。基于盘古大模型,深度融合AI气象算法,实现中短期的风、光、水电的发电量预测,有效提升新能源发电经济效益,同时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
“AI+能源的应用,就像是给电厂与电网装上‘导航系统’,指引着清洁能源高效稳定融入电网。采用多级降尺度技术、AI驱动主动预测、数据精准治理、云边协同训推平台四项核心技术,实现高精度、智能化、实时更新的气象预测,在助力新能源电站降本增效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徐晨博说。
编辑:谭悦
上一篇:阿里AI芯片概念,曝光!
下一篇:全球首个“AI部长”上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