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疆泽普的少年指尖轻触编程界面,让机器人灵巧避障;当AI算法在屏幕上生成融合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的盘扣设计——一场跨越5000公里的研学之旅,正在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生动开展。
活动现场
9月25日,75名来自喀什地区泽普县的中学生走进闵职院,参与以“AI助研,闵泽同行”为主题的“祖国情·中华行”青少年“手拉手”研学活动。这场由上海援疆泽普分指、泽普县教育局与闵职院联合打造的特色实践,将人工智能教育深度融入职业教育场景,成为沪疆青少年共学共研、共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活课堂。
“这次研学是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青春篇章’,也是闵泽教育协作的‘双向奔赴’。”闵职院副院长隋明表示,“我们以‘AI助研,闵泽同行’为主题,就是想让大家在‘科技+文化’的碰撞里长见识、学本领,在‘手拉手、心连心’的交流中厚植家国情怀。”
据了解,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产教融合与技术育人优势,精心设计“AI+职教+非遗”三位一体的研学课程。
在题为“双脑时代:当人类智慧遇见机器智能”的专题讲座中,人工智能课程负责人金晓磊以“AI四象限框架”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人机协同逻辑。她强调:“掌握提问艺术、提升知识转译能力、培养协作思维,是新时代青少年的核心素养。”现场互动热烈,学生们频频举手,展现出对智能技术的浓厚兴趣。
课程现场
会后,75名泽普学生分为两组同步开展体验活动。其中一组参与“AI+教育机器人编程与调试”体验项目,项目依托闵职院与上海鲸鱼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校企课程,聚焦“AI技术+创新实践”交叉领域核心,帮助学生们系统了解机器人架构、PID算法及多传感器开发知识,通过实操训练逐步掌握相关技术能力,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深度融合工程思维与算法创新,进一步塑造学生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活动现场
另一组参与“AI+非遗盘扣设计制作”体验活动,现场细致拆解了盘扣制作从面料上浆到最终装裱的13道繁复工序,同时引导学生们借助AI技术,对传统盘扣的图案纹样、结构形态展开数字化分析。在挖掘其背后美学规律与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尝试设计出既保留传统韵味、又契合现代审美的盘扣新样式。在科技赋能与非遗传承的碰撞融合中,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此次研学是闵泽教育协作的又一次深化。不同于传统观光式研学,本次活动聚焦职业教育特色与AI教育前沿,让新疆学子在真实技术场景中感受创新脉动、理解文化传承。
泽普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引入闵行优质职教资源,支持本地开展人工智能启蒙与科技素养教育,推动教育援疆从“短期互动”迈向“长期赋能”。
揭牌仪式
活动当天,上海援疆泽普分指教育事业组组长、泽普县教育局副局长陈伟峰与闵职院副院长隋明共同为闵泽“大思政”实践教育基地揭牌,标志着两地教育协作从短期交流迈向机制化、平台化发展。基地将依托闵职院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非遗传承等领域的教学资源,构建“线上万里同研+线下沉浸体验”的长效协同育人模式。
活动虽短,情谊绵长。返程前,泽普学生们留下感言:“我要把AI课上学到的东西带回学校”“闵行的老师说我们都是‘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才最甜”……这些朴素话语,正是民族团结最真实的注脚。
在教育援疆的新征程上,闵行与泽普正以教育为纽带,以人工智能为引擎,携手书写东西部协同育人、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