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2025年10月自学考试考前温馨提醒
广东省202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将于10月25日至26日举行。现将考前重要注意事项提醒如下,请全体考生认真阅读、严格遵守。
两减三优化!一条视频看懂东莞中考改革
10月16日,东莞发布《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意见》自2025年10月16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
全面贯彻教育综合改革精神,树牢正确育人观,《意见》推出多项改革措施,减轻考生的学业负担和备考负担,加快构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初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南方观察|东莞中小学生科技节:五育塑英才,AI启未来
发布《每周半天校外科普特色活动指南》、启动“五育融合”好项目大赛、举办科普特色活动成果展、全市同上科创思政课、开展“科创达人秀”和AI科普剧展演等活动……连日来,以“AI科学 AI未来”为主题的2025年东莞市中小学生科技节亮点纷呈。一直到年底,六大板块共15项活动将为全市百万师生开启新一段触动思维、叩问未来的科学旅程。
这是东莞连续第三年高规格、高水平、高质量举办中小学生科技节。从2023年“科学点亮未来,创新成就梦想”的萌芽播种,到2024年“科创未来,强国有我”的使命觉醒,再到今年聚焦人工智能的前沿探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节不仅成为东莞科学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平台,更以系统化、多层次的实践路径,着力培养兼具科学素养、家国情怀与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成为东莞“破五唯、强五育”,践行正确育人观的生动载体。
第二届东莞“好问题”大赛收官,这些作品荣获“最佳问题人气奖”
为深入落实《东莞市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和主动探索精神,2025年7月,东莞市教育局启动第二届东莞市中小学生“好问题”大赛。经过前期广泛征集和线上展示,备受瞩目的“最佳问题人气奖”名单出炉。
122个场馆、六大主题!东莞发布校外科普活动指南
为深入贯彻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落实《推进教育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中“全面推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周半天校外(特色)活动,完善校外(特色)活动课程全市域开发、全市域共享机制,分类建立校外实践教育资源库”的要求,2025年东莞市中小学生科技节发布《探秘莞邑-每周半天校外科普特色活动指南》。
AI邂逅材料科学,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点亮莞邑学子梦想
10月17日下午,一场主题为“当AI遇到‘材料科学’”的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在东莞市南城商务区北部学校报告厅举行。作为2025年东莞市中小学生科技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特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研究员、博导,材料信息学领军者刘淼担任主讲嘉宾,为初一年级学生带来一场兼具科学性、趣味性与前沿性的知识盛宴。
忆往昔风华,启未来新程!东莞多校举行校庆活动|莞邑校园汇
教育学术年会、才艺大赛、游园活动、课程成果展......近日,东莞校园迎来一波校庆热潮,从新兴学府到老牌名校,东莞市第二高级中学、东莞市可园中学、寮步镇西溪小学等多所学校陆续开启庆典系列活动。天南海北的校友纷纷赶回母校,相聚在承载了无数回忆与梦想的校园中,回望办学初心,共话教育未来,处处洋溢着喜庆与奋进的氛围。
你好,水乡未来!以水为信,共赴教育新程
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提出筹建3所高标准未来学校的战略构想。2025年全市首个教育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花落水乡,水乡未来学校随之闪亮登场,成为东莞市第二所市直属公办未来学校,也是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教育示范项目。
当东莞从“制造大市”迈向“智造强市”,教育如何与城市持续同频?水乡的答案,写在产教融合的坐标中,更镌刻在推进教育强市建设的顶层设计里。
为未来而教,为区域共育!一场教育学术年会的“可中答卷”
一场前沿引领的主旨报告、一场聚焦实践的书记校长沙龙、三场深度交流的分组研讨,这是东莞市可园中学50周年校庆活动之教育学术年会的盛况(下称“学术年会”)。来自东莞、佛山、中山、揭阳、韶关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教育人,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深度探讨初中教育的内涵发展与范式变革。
这既是一次学术交流,更是可园中学站在50年办学积淀之上,迈向未来的新起点。
学术年会不仅搭建起跨区域、多维度的教育交流平台,更汇聚多校力量探索新时代人才培养路径,凝聚与会者深度思考,用行动彰显公办学校在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助力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中的责任与担当。
“中华第一灯”点亮校园,东莞十一中师生体验非遗“活”课堂
与东莞千角灯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了解千角灯的传承故事和制作工艺,亲身体验千角灯的制作过程……10月14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体验活动在东莞市第十一中学(下称“东莞十一中”)热烈开展。国家级非遗项目“灯彩(东莞千角灯)”代表性传承人张树祺携弟子李玉茹、谭海萍走进东莞十一中,与师生共同开展千角灯制作实践活动,让这项有着“中华第一灯”美誉的传统技艺在校园中焕发生机。
出品:南方+东莞教育频道
策划:王慧
荐读:黄新花
设计:袁永平
图片综合自各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