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任 重
据《日经亚洲评论》25日报道,受人工智能(AI)服务及其驱动数据中心需求“爆炸性”增长的推动,全球约1300家主要科技公司的有息债务在过去10年间增至约1.35万亿美元,增长3倍。报道分析认为,这种激增源于企业的商业模式正从轻资产的软件业务(所需基础设施较少)向需要大规模数据中心的AI业务转型。
报道援引金融信息机构QUICK FactSet的数据表示,美国五大科技巨头亚马逊、微软、苹果、Meta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有息债务总额已达4570亿美元,是10年前的2.8倍。此外,老牌科技企业甲骨文的有息债务也在10年间增长逾1倍,至1116亿美元。在截至今年6月的一个季度内,1300家科技公司的有息债务同比增长16%。
债务的增加反映出全球科技企业在AI赛道上的激烈竞争。Meta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上个月表示,“如果我们最终错投了数千亿美元,那显然将是非常不幸的。但我认为如果不投资,风险实际上更高。”他认为,在AI竞赛中落后的风险更大。在全球资本充裕的背景下,强劲的投资者需求正支撑着公司债务融资。据报道,甲骨文9月发行的债券获得了约5倍于发行规模的订单。微软2027年到期的债券收益率在5月至9月期间有时甚至低于美国国债收益率,反映出投资者认为公司比政府更安全。
美国股市分析网站Seeking Alpha报道称,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力的快速提升,催生了以数据中心为核心的资本投资周期。摩根士丹利预计,到2028年,全球数据中心支出将达到约2.9万亿美元,其中硬件(芯片/服务器)支出1.6万亿美元,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支出1.3万亿美元。
不过,这一投资趋势也引起了部分投资者的警惕。《日经亚洲评论》报道称,目前科技公司所支持的AI相关业务尚未实现盈利。值得注意的是,负债权益比超过1的公司比例已升至13.8%,较10年前上升4.9个百分点。报道称,尽管目前近90%的公司拥有承受债务偿还的财务实力,但像甲骨文这样负债权益比高达4.6的债务过重公司数量有所增加。
报道援引分析人士的话称,企业正积极进行前期投资,以避免在AI热潮中落后。目前资金流动顺畅,但如果某个环节出现瓶颈,财务薄弱的企业可能会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