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朋友跟我抱怨:"我们产品在Google排名挺靠前,可ChatGPT问起来,完全不提我们。"
这种情况越来越常见。2025年,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变了——越来越多人直接问AI,而不是搜索引擎。你的品牌在传统搜索引擎排 第一,在AI平台却可能无人知晓。
AI搜索时代,GEO比SEO更重要
说实话,刚接触GEO(生成引擎优化)这个概念时,我也有点懵。简单说,GEO关注的是你的品牌能否被ChatGPT、豆包这些AI平台推荐,而不只是搜索引擎排名。
举个例子:用户在豆包里问"推荐个项目管理工具",AI给出的答案里有没有你?这才是关键。传统SEO靠关键词和外链,但GEO更看重内容是否能被AI理解、引用和推荐。
图:AIBase GEO排名查询工具界面
试了几款工具,这个最实用
我试过手动在各个AI平台测试排名,真的累。后来发现 AIBase平台的GEO排名查询工具(https://app.aibase.com/zh/tools/geo),体验确实不错。
核心功能挺全:
一次性检测豆包、通义千问、文心一言、Kimi、Claude等主流平台,不用挨个试
自定义提问,模拟真实用户搜索。比如你可以问"哪个CRM系统适合初创企业",看AI怎么回答
数据很直观:总检测次数、推荐数、曝光率这些指标都有,不用自己分析半天。更重要的是,能看竞品在同一问题下的表现,这对调整策略特别有用。
图:GEO排名查询结果展示
怎么用起来?
第一步,选平台 。根据你的目标用户常用哪些AI助手,重点选几个。国内用户多的话,豆包、通义千问别漏。
第二步,设计提问。这是最关键的。别直接搜品牌名,要站在用户角度:"有什么好用的XXX工具?"、"推荐一个XXX软件"。试几个不同表述,看结果差异。
第三步,定期检查。我一般每周查一次核心问题。如果发现排名下降或消失,赶紧分析:是不是内容该更新了?竞品做了什么?
一点实战建议
用了一段时间,总结几个心得:
关注质量而非数量。被推荐在一个高质量问题下,比在10个不相关问题被提及更有价值。比如你做财务软件,在"企业财务管理"相关问题被推荐,比在"办公软件"泛泛提及强多了。
结合内容优化。发现问题后,针对性优化官网内容、产品介绍,让AI更容易理解和引用。然后再用工具验证效果,形成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