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473万平方千米的海域上,分布着大小岛屿7600个,宛若镶嵌在“蓝色国土”上的满天繁星。在山东省烟台市黄渤海交汇处的长岛,就曾被《国家地理》评为“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循着海风,进入3500平方公里的长岛海域,碧海澄澈,鸥鹭翻飞,150余座岛屿彼此遥相呼应,青山起伏,渔舟摇荡。在这片宛若仙境的土地上,一张由中国联通山东分公司承建打造的“智慧长岛”数字底座已全面铺就,AI更是融入每位岛民生活、游客旅途的无形伙伴,伴随其开启“有AI的一天”。
AI护卫“蓝色脉动”
清晨的砣矶岛,海风微凉。长岛国家海洋公园的工作人员小李已开始工作,他操作切换着生态环境在线监测平台的界面,海底视频监测设备和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回传的高清视频与数据,正通过联通建设的低延时、高带宽海域专网,在物联网环境监测“一张图”上进行智能分析。“平台基于AI算法发出预警,提示东北海域水质数据出现波动,系统据此自动生成了重点巡护的建议方案。”小李表示,AI的精准“把脉”,让生态监测从被动收集变为了主动预警。
太阳升起,天光大亮,一群海鸥掠过车由岛海面——几乎同一秒,岸基和智慧生态物联感知系统瞬间拍照,并通过鸟类数据库进行AI分析比对,识别其为“黑尾鸥”,并将照片与识别结果存档。“这些监测记录会自动归档到对应的物种名录里,给我们省了不少工作量。”值班员评价说。
AI守护“碧海蓝天”
10:00,游客李女士在南长山岛的林海峰景区入口,打开手机里的“长岛国际零碳岛普惠平台”购买了一张门票,刷入闸机,便开始步行游览。游览结束后,她的步行里程自动转为了碳积分。这些积分可以直接在消费时抵扣现金。在碳积分AI算法的自动核算下,低碳行为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激励。
静谧午后,海面波光粼粼,环海大道长园路上车辆不减。一辆机动车经过,尾气遥感监测系统迅速完成了对其尾气中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多项污染物浓度的快速分析。监测数据随即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至智慧环保平台,环保人员轻点环保业务数字大屏,即可清晰看到每辆超标车辆的车牌号码、实时位置、超标污染物种类与浓度,为精准开展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管、守护长岛的“碧海蓝天”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AI筑牢“山海安澜”
下午的长岛,海天一色的场景令人心旷神怡。大钦岛的无人机机场自动开启,一架搭载双光吊舱的巡护无人机缓缓升空,开始执行预设的环岛巡查航线。保护区科研人员在地面指控站的大屏前观察实时回传画面,突然系统发出提示音:“北纬38°12'发现未报备作业船只。”屏幕上清晰标注着目标坐标、速度和航向。“您已进入生态保护区海域,请尽快离开。”工作人员的喊话声凭借联通5G网络的超低时延特性,几乎在船只上空实时响起。这种“自动预警、精准识别、远程干预、全程溯源”的智能化管理模式,极大地提升了海洋保护区的监管效率和执法威慑力。
暮色四合,长岛北麓山林的入口处悄然亮起微光。中国联通在此部署的双光谱热成像监测仪与智能周界入侵检测系统已进入夜间警戒模式。当系统通过热源感知与行为轨迹分析识别到有人员靠近封禁区时,AI算法瞬间完成风险判定。只听道口立柱上的定向音柱立即响起清晰的警示语音:“当前为封山育林时段,为了您的安全请勿进山!”整个过程通过智能联动策略实现秒级响应,构筑起一道融合物联网感知、边缘计算与声光联动的无人化智能安防屏障。
渐入深夜,长岛的万家灯火渐渐亮起,又次第熄灭,工作了一天的人们安宁入睡,遍布岛屿的各类设备、机器上的指示灯依旧明亮,AI算法依然在安静守护。当日光破晓,它们会再次陪伴大家开启新一天的旅程。
(通讯员 郭子瀚 张婷婷 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