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AI竞速:中国路线的下一个拐点 | 新京报评论
创始人
2025-11-10 10:43:42
0

AI正成为一种体系性技术

从算法突破到产业落地,中国AI正步入“体系竞争”时代。图/科大讯飞

| 信海光

即将到来的“十五五”时期,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将迎来更多“制度红利”。

10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网络安全法〉的决定》,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这次修改一大亮点,是明确提出“国家支持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和算法等关键技术研发”,并强调要“推进训练数据资源、算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加强风险监测评估和安全监管,促进人工智能应用和健康发展”。

这是网络安全法自2017年施行以来,第一次将“人工智能”明确纳入法律条文的核心语境,意味深远。

网络安全法原本重点在于数据安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个人信息防护与国家安全等,但在此次修法中,却明确提出“国家支持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和算法等关键技术研发”,这显现出一种安全与发展并重的双重逻辑,立法的战略意图非常明显:中国正在顶层设计上为AI发展“开绿灯、筑红线、立轨道”,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制度红利”。

这一战略意图同样在10月28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得到明确,中国将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

商务部等5部门几乎同时印发了《城市商业提质行动方案》,提出加强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城市商业体系中集成应用;交通运输部宣布“十五五”期间将落地“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六大创新工程……连日来,围绕“人工智能+”,各部门密集施策。

由“术”及“道”,AI企业面临艰巨挑战

无论是“十五五”规划,还是法律修改,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此非短期行为,而是着眼于长远。人工智能不再是纯粹的技术名词,而被赋予“重塑生产方式与产业体系”的战略使命。这意味着,中国AI正从“跟跑全球”转向“定义体系”的关键阶段,不再单纯追求“模型领先”,而是注重“体系领先”——强调技术的可持续、安全和可普及性。

如果说前一阶段的AI竞争,是算力与算法的线性竞速,是企业之间的较量。那么在国家主导的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下,竞争正在转向体系与生态的全面比拼。

全球格局已从“谁的模型更快更大”,转向“谁的体系更稳更强”。在这一转折点上,中国AI的路线选择,既是技术命题,也是国家战略命题。“十五五”时期,将成为中国AI从追赶到定义的关键拐点。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转变?这并非单纯决定于中国的国家意志,而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

这种转变的本质,是人工智能的竞争门槛正在急剧提高,已非大企业甚至超级企业所能单独应对。比如微软CEO纳德拉近日就称,当前人工智能行业面临的问题并非算力过剩,而是缺电和机房,也就是能否在能源充足地区快速建设算力中心、能否有足够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支撑大模型训练。

在模型层面,技术已趋于同质化,短期内很难分出高下,这也导致竞争转向底层体系的构建,比如芯片、算法框架、语料、算力、数据安全、标准治理的整体协同等。

很显然,世界AI竞争正在从“术”的竞技,转向“道”的构建。AI正成为一种“体系性技术”。对国家来说,这意味着,未来的竞争,考验的不仅是算法的优劣,更是整体科技体系的自组织能力。

对企业而言,则意味着为某款大模型的技术突破欣喜若狂的时代已经结束,今后必须着眼于多方位发展,谁率先建立算力、算法、数据和应用全面打通的闭环体系,谁才能真正掌握AI发展的主动权。

这一术道之变,将为国内AI企业的发展提供巨大机遇,但同时也将面临艰巨挑战。要拿到时代红利,就必须率先适应AI体系化浪潮,以综合实力和宏观视野,建立自己的AI体系,服务于中国AI体系的自立自强。

中国AI的体系化创新之路

如果说全球AI的趋势是体系化,中国的答案,则正在由一批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企业给出。

9月26日,彭博社刊载文章《中国科技企业表明不需要英伟达芯片也能蓬勃发展》。外媒惊讶于在国际知名度不算高的合肥,早就上了美国“黑名单”的科大讯飞,居然在“无法使用来自英伟达等美企的关键零部件”的窘境下,成功创建了与DeepSeek和OpenAI产品不相上下的大语言模型。

在外媒眼里,科大讯飞的成就代表着中国AI企业立足本土路线的初步成功。

外媒选择科大讯飞来观察中国“人工智能自立自强行动”并非偶然。数据显示,在最新公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通用大模型厂商中标排行榜》上,科大讯飞大模型相关项目的中标数量和金额在行业中均排名第一,金额超过第2至第6名总和。再往前的2024年,科大讯飞在央国企大模型招投标市场中标数和中标金额双第一。

中国大模型招投标市场的主要采购方是央国企,它们实际上也代表了未来中国建立AI国家体系的需求方向:要技术自主,要政策合规,要具备AI工程化落地经验,要能够推动行业应用向规模化与专业化发展等。

因此,科大讯飞能在激烈竞争的大模型市场战胜各大传统巨头夺冠,说明其率先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的AI体系建设之路。

而揆诸其发展历程,或许代表了中国本土科技企业由弱而强的微观缩影。

11月6日,在第八届世界声博会暨2025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上,科大讯飞又发布了推理效率比前代产品提升100%的星火X1.5。在自主可控的全国产算力平台上,科大讯飞攻克了两大技术难题。一是攻克长思维链强化学习训练效率,深度推理训练效率从30%提升至84%以上;二是攻克MoE模型(混合专家模型)全链路训练效率,实现大幅提升,再次夯实自主可控“压舱石”。

但科大讯飞更大的突破不在“模型跑分”,而在于体系结构的自主化,成功构建了一套“芯—算—模—用”的闭环体系,“可控”“可用”“可信”让央国企纷纷下单。

讯飞的AI体系由四层构成:以自研“飞星一号”“飞星二号”AI算力平台为代表的“芯”,实现94%的算力利用率,摆脱对英伟达GPU的依赖;通过飞星算力调度系统实现大模型高效训练与推理,支持多任务并行;在算法、算力、数据全链条自主可控的星火大模型;“用”则体现于在教育、医疗、工业、政务等板块的全面落地。

在国产AI企业中,科大讯飞率先致力于打通从算法框架到行业应用的全国产链路,使得AI在智慧课堂、基层诊疗、政务服务等领域,不再是辅助工具,而是成为流程优化与知识生产的重要参与者。

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创新团队的探索,为中国AI本土化路径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科大讯飞的“体系化创新”中提出了一个有意义的思路,其不是将国产AI的突破口押宝于模仿、超越某个技术,而是聚焦“整合”。

科大讯飞以国产算力、国产框架、国产语料构成完整生态,形成“可控—可用—可信”的三层逻辑,并将之形成教育、医疗、政务、工业等场景化落地生态。这种“芯—算—模—用”一体化创新,不仅提升了AI产业链韧性,也为中国数字经济提供了长期的战略保障。

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国产AI生态体系的出现,意味着在外部技术封锁和全球供应链重组的背景下,中国AI正在实现体系层面的自主性。科大讯飞能够成功,不仅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也反映出国家创新体系成熟度的提升。

需要指出的是,国产自主的AI生态体系并不等同于技术上的封闭。相反,中国提倡的是技术开放,共享互通。唯有生态繁荣,才有人工智能的美好未来。

“十五五”AI战略的竞争逻辑

2024年,全球AI产业进入了拐点时刻。ChatGPT的爆发带动了全球大模型竞速,中国的Deepseek随之异军突起。但整体上,就AI技术突破而言,都是美国企业率先获得突破,中国则紧随其后,在AI领域,除了中美两国,全世界还没有其他对手。

短期内,中国的短板众所周知,主要体现在底层技术上,比如算力芯片受制于人,高端GPU长期依赖进口;算法框架缺乏自主标准,海外框架仍被广泛使用;语料体系缺乏统一规范,中文语料开放度、知识深度有待提升。中国也在积极追赶,全力研发国产芯片等高精尖技术。

但随着AI在生产、生活中的普及和深入,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单纯的“跑分”已经难以适应和推动社会对AI产业的需求。中美都同时在以举国之力,建立更强大的AI体系。AI正成为一种体系性技术。

这实际上为中国提供了一个“dessert time”(甜点时间)。在以体系对体系的竞争中,中国有更多的加分项。

美国的AI体系主要掌握在几个超级巨头手中,芯片由英伟达主导,大模型掌握在OpenAI、Google手中,云算力集中在几大互联网巨头,它们之间抱团垄断的趋势愈发明显。

但中国的制度优势更明显,中国有“十五五”规划,有举国体制的长期经验,当AI基础设施成为阻碍AI发展的主要矛盾的时候,中国更有能力解决这些矛盾。

比如中国的“东数西算”工程、领先的核聚变技术、特高压输电技术等等,再加上中央与地方协同推进的AI产业集群建设。当竞争越溢出早先的AI基本盘,中国的后发优势越大。

中国有市场体量优势,超十亿用户规模为模型迭代提供了天然土壤;有场景多样性优势,可以在教育、医疗、政务、制造、金融等多场景并行发展;有人才优势,人才资源丰富;有能源优势,为了支持中国制造,中国早就建成了全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和输送体系,既可靠又价格合适。对手要追赶,非一日之功。

在落地场景中,AI落地的最大市场是智能汽车和机器人,这两个领域中国都遥遥领先。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30.2万套,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机器人专利申请总量的2/3。

在庞大的中国制造场景中,无数机器人运行其中,各种AI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制造业。人工智能在重塑制造业优势的同时,也在实现着自我强化。

这一逻辑在制造业之外的国民经济中也一样适用,世界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在拥有最大用户群体的同时也拥有如此巨大的行业群体,这为科大讯飞这类科技企业,用AI赋能千行百业提供了一个超级舞台和AI红利兑现路径。

它们通过发布各种软硬一体的解决方案,实现商业上的自循环。比如在医疗领域,星火医疗大模型在权威评测中,其专科AI诊疗能力业界首次达到等级医院主任级医师水平。事实证明,成为最懂行业的AI专家,是AI企业实现崛起的必要条件。

很显然,未来中国AI的机会在于制度与市场的双重支撑。在政策层面,国家将通过“十五五”规划等各种宏观统筹,大力打造AI基础设施,设计法治环境,营造繁荣生态。而在市场层面,则会鼓励类似科大讯飞这样的AI企业建立起可控、可用、可信的AI体系,驱动产业上下游共同发展,使AI生态具备持续验证能力。

从这个角度讲,“十五五”不只是一个规划周期,而是一个体系重构的窗口期。在这个窗口期,只有率先构建起稳定、可控、开放的人工智能体系,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内容

AI换脸技术被滥用,如何不...
近日,演员温峥嵘在视频平台直播间自曝被AI换脸盗播,多个直播间出现...
2025-11-10 12:15:07
海外游实测:时空壶新T1 ...
假期海外游热潮褪去后,“网络信号断层”成为不少游客反馈的共性痛点—...
2025-11-10 11:43:57
“十五五”AI竞速:中国路...
AI正成为一种体系性技术。 ▲从算法突破到产业落地,中国AI正步...
2025-11-10 10:43:42
轻松健康集团参加世界互联网...
2025年11月6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召...
2025-11-10 10:16:52
谁在抢占AI推理的“最后一...
从ChatGPT到DeepSeek,大模型的一次次“破圈”推动着A...
2025-11-10 10:15:39
斯诺克国锦赛新王加冕 中国...
11月9日,2025世界斯诺克巡回赛国际锦标赛于南京市秦淮区南部新...
2025-11-10 07:44:12

热门资讯

原创 2... #春日生活好物种草季#近年来,笔记本电脑市场迎来技术爆发期,尤其在手机厂商跨界入局后,轻薄本在性能、...
AMD锐龙AI 9 HX 37... 2024年6月3日,AMD正式发布全新的锐龙AI 300系列处理器。该系列处理器一经发布就引发大家的...
5个AI模特生成软件推荐 当前AI模特生成软件市场提供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以下是几款备受推崇的工具: 触站AI:强烈推荐!...
骁龙本这么猛?联想YOGA A...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一部手机可以解决出镜拍摄问题,而商务出差、大量码字、图像处理等需求用笔记本则...
2023年CentOS与Ubu... CentOS与Ubuntu的市场格局与技术特性探讨 在服务器操作系统领域,CentOS与Ubuntu...
苹果macOS 15.1:允许... 苹果公司在其最新的macOS 15.1版本中,推出了一项引人注目的新功能——允许用户将Mac App...
原创 苹... 前言 IQUNIX在做好看的桌面产品上,一直都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而且早期和苹果产品的设计风格...
原创 华... 在2024年这个被誉为"AI元年"的关键时刻,随着生成式AI的流行,各家手机厂商都在积极备战AI手机...
原创 华... 想在竞争残酷的市场中发力,必须要带来一些激进的卖点,但是随着功能特性的提升,硬件也必须要进行给力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