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11日电 (记者孙阳)近年来,人工智能(AI)浪潮从虚拟世界的代码与数据,加速奔涌向物理现实的车间、道路与天空,一场关于智能制造的快速变革正在发生。
从智能质检到工业机器人,从自动驾驶到智慧物流,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不少科技企业聚焦“物理AI”如何快速落地实践,推动场景丰富化。AI与精密制造、机电控制、产业生态深度融合的“系统集成能力”,正成为相关科技企业竞速的新赛道。
日前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显示,人工智能在我国已进入“应用场景快速扩张、用户渗透持续加深、产业融合不断深化”的全域赋能阶段,成为实体经济智能化升级的核心驱动力。相关大模型在医疗、工业等领域落地场景超12万个,带动相关产业效率提升20%-50%。
行业分析认为,“物理AI”的成熟应用,要求AI必须具备感知、理解、决策和执行的完整能力链,需要高质量数据的支撑以及多个领域工程科学能力的快速提升。
从全球来看,多家科技企业将“物理AI”视为AI发展的核心方向,并将虚拟环境的物理建模与训练、高质量物理数据的生成与推理、真实场景的感知与决策闭环视为关键环节。
“只有给AI赋予身体,才能将AI的能力从数字世界拓展到物理世界。”日前,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科技日演讲中表示。据了解,企业当日展示的人形机器人、第二代VLA大模型、Robotaxi及飞行汽车,通过探索“物理AI”在不同终端形态上的应用,体现出中国科技企业在新兴、高复杂度的智能制造领域,开始具备规模化应用能力。
例如,此次发布的小鹏第二代VLA大模型去掉传统VLA模型的“语言转译”环节,首次实现从视觉信号到动作指令的端到端直接生成,实现AI的统一认知,使AI能够在实时环境中做出解释性、预测性决策。据介绍,该模型已落地于小鹏智驾系统,同时,模型具备通用可迁移性,可同时应用于Robotaxi、人形机器人及飞行汽车,为多终端AI提供统一决策中枢。
在工业端,AI也在加速走向物理世界,开始在研发设计、销售管理、计划管理、制造执行等场景落地,赋能企业新价值创造。广汽集团联合华为共同打造的“AI赋能汽车行业智能制造”方案,基于华为AI能力打造广汽AI中台,在智能网联和动力总成2大领域试点9个智能化应用,推进智能化应用研发提效,例如训练数据生成、测试工程数字人、维修智能诊断等;在产品智能创新上,构建起全链路一体化的数据仿真体系,并形成从数据收集到仿真验证的高效数据闭环,实现了端到端闭环测试效率的多倍提升。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工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研究出台“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意见,推动人工智能向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管理决策、运维服务等各环节延伸。
业内专家表示,近年来,我国在智能制造领域从“基础创新”到“应用创新”的跃迁,厚植于我国丰富的应用场景积累起来的海量数据,同时,完善的工业体系能够快速响应“物理AI”硬件的研发与制造需求。未来,要继续加强底层技术与核心部件研发,并注重跨学科人才体系构建,从而更好地把握“物理AI”兴起带来的全球智能制造新一轮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