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16日消息(记者郑少纯 尚天宇 冯丽)在广东,人形机器人搬货物、打太极、跳英歌舞的场景已成现实;在浙江,“AI+”的“C位出圈”体现在与千行百业的融合中;在上海,AI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平台在“模速空间”里交相呼应……一片片科创热土上,算力轰鸣,AI“正忙”。
算法为笔、算力为墨,人工智能正描绘着产业升级新图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经测算,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9000亿元,同比增长24%。截至2025年9月,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5300家,全球占比达到15%,形成覆盖基础底座、模型框架、行业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
打破边界,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南海之滨,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深圳火炬传递活动上,人形机器人“夸父”作为“0号火炬手”,手握1.6公斤火炬完成了百米传递,引发关注。“‘夸父’的每一步,都是深圳机器人产业链协同的成果。”“夸父”的生产企业——乐聚机器人副总裁吴雨璁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说道。
“夸父”手握1.6公斤火炬完成了百米传递(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据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广东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1500家,人工智能领域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47家……数据背后,一个个人工智能产品,完成了从实验室探索到实际场景应用的跨越。
协作机器人正在给咖啡拉花(央广网记者 郑少纯 摄)
在深圳另一家科技企业展厅里,记者看到了能自主换电、能精准识别物品、能搬运货物的机器人。该企业以智能机器人为载体,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面向人工智能教育、智慧物流、智慧康养、商业服务等多个行业,推出了“硬件+软件+服务+运营”的智能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
“我们希望让智能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让人类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便捷化、智能化、人性化。”该企业首席品牌官谭旻如是说。
正在搬运货物的机器人(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人形机器人的应用,正在不断突破想象边界。
在汕头的一家科技企业里,英歌舞机器人正随着节奏“起舞”。近年来,该企业将“潮汕英歌舞”与现代智能科技相结合,推出英歌舞机器人。团队以《水浒传》中梁山泊好汉为原型进行塑造,运用积木工艺还原英歌脸谱、戏服和道具。目前,英歌舞机器人已接连在文博会等大型展会亮相。
数智未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人工智能产品,走进了越来越多的场景里。
在11月9日闭幕的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2025年“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以“AI共生、智启未来”为主题,设置发展理念区和全球领航、模型先锋、智能产业、数智生态、网络安全、数智出行、数字乡村等7个主题展区,全景呈现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创新实践。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以“AI共生、智启未来”为主题(央广网记者 尚天宇 摄)
现场展出的智慧物联集群,将智慧、科技、生活与产业融为一体;“超级体验馆”中央的“赛BOT SHOW场”吸睛无数,机器人格斗不时引来阵阵欢呼;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文化展示项目“光影丹青”,让观众沉浸式体验中国历代绘画“活起来”和宋韵文化“动起来”;自动取货机器人前,观众正在排队体验……这里成了展望数智未来的窗口。
在同一时间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人工智能专区也成为关注焦点。在人工智能加持下,机器人领域新技术、新产品集中涌现,工业场景人形机器人、电力具身智能机器人、家庭陪伴机器人“各显神通”。
其中的一个展台上,一场“AI脑力对决”吸引了大量观众参与互动。在打乱圆环顺序后,多个AI大模型迅速规划出“最优”路径,机械臂随之精准识别,让现场观众直观感受到AI在工业领域应用的过程。小小的展示台,是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缩影。
人工智能,正在悄然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提质增效,“15分钟产业闭环”正在形成
如何提升人工智能对千行百业的赋能效率?上海、广东、浙江等城市“默契”地选择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闭环。
黄浦江畔,在位于上海徐汇的“模速空间”里,“15分钟产业闭环”正在形成:算力调度、语料供给和场景落地的全链条企业汇聚于此,“技术研发—场景落地—产业协同”的过程得以一气呵成。
走进“模速空间”,满满未来科技感映入眼帘,AI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平台在此交相呼应,技术、场景、商业在此同频共振、相互赋能。在人工智能产品体验专区,智能眼镜、智能儿童玩具、智能乐器等创新产品琳琅满目。
上海徐汇“模速空间”已入驻企业100余家(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人工智能产业规上企业数量由2018年的183家增长至2024年的383家,产业规模由2018年的134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530亿元……近年来,上海瞄准新领域新赛道,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打造“模速空间”“模力社区”,成立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打造全链条、全要素开源服务体系,优化产业生态,增强创新浓度和开放力度,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人工智能,正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以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加强人工智能同产业发展、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相结合,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制高点,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
未来已来,人工智能正以奔涌的革新之力与无穷的想象空间,为未来社会带来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