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西新闻11月16日电 南宁市江南区人大“先行先试”,链接辖区院校资源,将“人工智能”注入基层民主的“毛细血管”,在那洪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试点打造了“‘那’智好当家”——智慧人大AI辅助履职平台,更好地服务代表履职、发挥代表作用、体现人民当家作主。
AI赋能履职管理:从“档案管理”到“履职规划”
传统的代表履职管理多依赖于纸笔与人工统计,“数据统计繁、分析耗时长”,难以对履职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江南区人大依托AI平台,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南宁市江南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智慧人大AI辅助技术学习交流会。南宁市江南区人大常委会供图
如今,代表只需登录个人账号,录入履职活动的信息,系统便能生成一份规范、完整的数字化履职档案。平台能对驻站代表全年的履职活动进行多维度、立体化的“数字画像”——从参与频次、活动类型、关注领域到履职成效,均能以可视化图表清晰呈现。
这使得联络站能从“事务性管理”转向“系统性规划”,精准评估每位代表的履职倾向与优势短板,为其量身定制履职建议与活动方案,真正实现了从被动记录到主动规划的跨越,让代表履职活起来、实起来。
AI解锁法律智库:从“法律查阅”到“法治同行”
法治是基层治理的基石。为让人大代表成为群众身边信得过的“法律明白人”,平台内置了覆盖全国至地方2382部法律法规的知识库,成为代表随身携带的“超级法律智库”。
人大代表交流“智慧人大AI辅助履职平台”使用经验。南宁市江南区人大常委会供图
在调研、接访或调解过程中,代表若对任何法律法规存有疑问,只需向平台提问,AI便能在几秒内精准定位相关法条,并提供权威解读。这相当于为每一位代表配备了一位“永不离线、随叫随到”的专业法律顾问,极大提升了代表依法履职的底气和能力。
特别是在基层纠纷调解中,AI能快速提供法律依据与调解建议,成为化解矛盾的“智慧囊”,有效将法治思维融入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正如人大代表张丽琼所言:“AI帮助我们解决了‘怎么写’的难题,让我们能更加专注于‘怎么做’,让人大代表履职的重点回归了本源。”
未来展望:从“工具赋能”到“生态共建”
那洪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人员运用平台生成代表数字化履职档案。南宁市江南区人大常委会供图
为推动平台在基层广泛、深度应用,江南区人大常委会近期组织辖区各镇、各街道的人大工作骨干及部分人大代表开展多批次专题学习,让大家亲身感受AI赋能的“智”效。
“这不仅是技术的‘赋能’,更是履职‘理念’的升级,让‘人民当家作主’在人工智能时代找到更高效、接地气的基层实践路径。”南宁市江南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董建华表示,下一步,将持续聚焦于功能体验的精细打磨、机制的闭环建设,推动AI与人大工作从“工具赋能”到“生态共建”的深度融合,为代表履职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动能,为新时代人大工作书写出一份“智慧”的“江南答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