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叶二 编辑 | 魏晓
从前几天开始,常刷B站的用户,应该都收到了“千问—大模型APP”的广告推送。在产品推荐中,这款APP被定义为“学习工作一站式搞定,千问堪称AI里的实用派代表”。
用户点击广告之后,就会直接跳转到应用商店的“千问”下载页面,上面直接显示,“阿里最强模型,官方AI助手,千问APP来了”。
AI蓝媒汇了解到,这或是阿里首次在“通义千问”系C端产品上大规模投流。而以往B站的这些AI助手的广告位,常出现的是腾讯元宝,豆包,以及同属于阿里旗下的夸克。
显然,无论从前期的以“秘密研发数月”高调预热,还是在B站等流量平台投流,现在的阿里,要在AI to C领域大举进攻了。
11月17日,阿里这一新的集团战略级项目“千问”,正式公测。
在官方介绍中,该款AI助手,基于阿里最强模型、全球开源第一的模型Qwen打造,免费开放,人人可用。
权重上是集团战略级,在内部被定义为“AI时代的未来之战”,定位上是全面对标ChatGPT,目标上,是要打造未来的AI生活入口,阿里这次,真的是要举集团之力,意图托举出来一个AI超级APP出来。
而这也意味着,“千问”直接上位,成为了阿里AI TO C 领域的绝对核心。
过去很长时间,担当这一门面的,则是夸克。但随着AI生活入口的竞争所导致的战略转向,夸克就此让位,转而是前身是“通义”的千问,被彻底扶正,以期让阿里AI在C端产品上迅速跻身主流。
甚至不仅仅体现在在C端产品领域,千问同样也是阿里整个集团AI战略的核心C位。
当前阿里已经确定了AI的主航道,一个生活入口,一个AI 超级APP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过去无论是PC,还是移动互联网,阿里一直缺乏流量入口。到了AI时代,自然不能再次错过。
七麦数据显示,IOS应用商店上,过去两天,“千问”APP排名直接蹿升,目前排在应用(免费)榜单第四、效率(免费)榜单第二的名字。而在此前,应用(免费)榜单上,“千问”的前身“通义”,通常在百名开外。
左手模型,右手生态
目前,千问APP的表现形式,仍然是Chat Bot的版本。用户通过对话问答的方式,与千问进行交互,从而获得相应的信息服务。
同时,千问集合了“深度思考”、“AI修图”、“PPT创作”、“智能写作”等功能版块,以及还配套了一应比如AI创作的功能,还有智能体广场。
如其所说,其现阶段,更多服务于用户的“学习工作”。
这与市场上目前主流的AI助手,比如豆包、元宝、文心等,在功能上并没有明显差别,不过AI蓝媒汇体验后了解到,千问支持上传40S内视频,并可以对视频内容进行精准提炼、解读,以及延伸等。
据了解,这种Chat Bot只是目前千问的初级形态,后续,千问App将陆续覆盖办公、地图、购物、健康等生活场景。据悉,目前千问项目团队正在联合包括淘宝、高德、闪购、支付宝等产品的团队联合开发,希望更深嵌入相关产品,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
换句话说,阿里会将旗下产品生态,一应向千问开放,从而将千问打造成一个AI生活入口。
事实上,这也正是AI助手目前都正在瞄准的第三个阶段,从此前的“写诗作画”,到现在的“办公学习等做事”,以及瞄向未来的“生活入口”。
就在今年9月底,ChatGPT上线了 Instant Checkout(即时结账/支付),接入Esty、Shopify两家平台,朝电商业务迈进了更加实质的一步。
通过“即时结账”,用户可以向ChatGPT提出非常个性化的购物需求,然后由其在Etsy、Shopify平台海量SKU中查找、筛选适合的商品,并推荐过来。用户的购买,完全在ChatGPT站内完成,无需跳转到第三方网站或App,整个过程非常流畅。
千问,显然同样志在于此,甚至基于阿里生态,其在未来版本中,预期不仅能接入电商,更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几乎全部需求,都能与 AI 对接,不仅可以提供信息,更能执行任务,且这些任务直接覆盖“吃喝玩乐购”等一应生活场景。
不过愿景很好,若没有强大的底座,则只会是成为空中楼阁。
在官方口径中,千问的主要竞争优势在于,其全部能力,基于阿里开源大模型体系Qwen而来。
“Qwen一直挺强的,阿里有很多牛逼的数学家,一直做的很扎实,国内外很多开发者都在用,提交最活跃,用户也最多。尤其是很多AI研究机构基本都深度使用Qwen,DeepSeek之前有些东西也是基于Qwen搞的。”一位大模型领域从业者告诉AI蓝媒汇,当然在体验上Qwen目前还是比不过ChatGPT,Gemini这些闭源模型,但在开源模型领域,算是最牛的了。
据了解,过去三年中,阿里持续高节奏推进模型迭代,从Qwen到Qwen1.5、Qwen2、Qwen2.5,再到最新的Qwen3,参数规模覆盖齐全,多次在性能上超越美国同期最强开源模型。尤其是Qwen3已达到GPT5、Gemini2.5-Pro同级水平,支持119种语言;其全球下载量更反超Llama,成为全球开发者最依赖的开源模型。
左手模型,右手生态,千问显然是有备而来。
转向与追赶
当然,还有阿里集团的全力托举。
事实上,严格意义上,此次阿里上新的“千问”APP,并非是一个全新的APP,而是由“通义”更名升级而来。
早在2023年4月,阿里就以“通义千问”APP进行了AI助手领域的试水,后在一年后,产品名称升级为“通义”,但又在现在,将“通义”标识彻底抛弃,转而拥抱了“千问”标识。
这中间,既有组织架构上的调整因素使然,但更多的是战略上的转向。
过去很长时间以来,担任阿里AI TO C领域的排头兵产品是夸克。
后者先是在今年3月从传统搜索,完成AI重构,打造了一个AI超级框产品,后在10月份推出C计划,上线对话助手,为自身AI搜索引入ChatBot交互。
在此前的叙事中,即便存在“通义”APP的情况下,夸克正是那个内部赋予了要打造AI时代超级入口的使命,同时Qwen模型的最新技术,都会直接用到夸克上。
但现在,阿里对于AI TO C的产品战略已然发生转向,目光从夸克转移到千问上。
AI蓝媒汇注意到,目前夸克的最新版本,原本C计划所对应的对话助手功能,已经直接替换为“千问”。
在这背后,一方面,从用户产品使用场景来看,夸克目前仍与搜索、小说、网盘紧密关联,垂直工具属性突出,与其强扭着让夸克去疯狂做加法,不如直接重构一个超级入口,另一方面,则是时间不等人。
阿里在AI TO C领域,已经全面落后了。
根据QuestMobile数据,今年9月月活规模TOP 10的AI原生应用中,“通义”仅为306位,排在末位。
这看上去多少保留了阿里身为头部AI大厂的颜面,但值得注意的是,排在前三的分别为豆包1.7亿月活、DeepSeek1.4亿月活,以及元宝3300万月活。
显然,阿里在AI TO C领域,已然跟头部不在一个量级。
尤其是,目前豆包也已接入一些结构化的电商信息,跟ChatGPT类似,尝试融入抖音商城、本地生活等生态。
这也再次给到了阿里压力。
此时,集团托举出一个“千问”,全力在C端追赶,也就势在必行。就看,“千问”如何打开局面了。
Lanmeih/今日话题
问界如此火爆,你认为归功于谁?
咱们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