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市场玩具零售总额达978.5亿元,比2020年增长25.5%;玩具产品出口额达398.7亿美元,超四成产品出口美国、欧盟市场。2024年,中国AI玩具市场规模约246亿元,预计2025年全年将增至290亿元。
11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上述数据。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表示,将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发布促进消费品供需适配性的实施方案,引导玩具企业应用AI技术创造更多新需求。鼓励玩具企业和AI技术企业强强联合,融合市场需求洞察和新技术集成应用的优势,创造更多AI玩具爆款,引领消费潮流。
与此同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为更好促进玩具产业有序发展,保障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针对玩具产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新问题,近期工信部牵头加紧对GB 6675.1至GB 6675.4《玩具安全》4项强制性国家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并于近日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
玩具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玩具产品的种类更丰富。2024年中国AI玩具市场规模约246亿元,国内市场潮流和收藏玩具及周边产品零售总额达到558.3亿元。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本土企业在原创IP打造、品牌运营等方面展现出强劲实力,在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的同时,将中国原创力量推向世界舞台,有力提升了中国玩具行业的国际影响力。
何亚琼表示,玩具已发展成为AI技术集成应用、融合创新的重要载体,语言大模型、视觉大模型等让玩具产品“听得懂”“看得到”“能思考”,它会动脑筋、会交流互动。同时AI技术融合国潮文化IP,玩具产品科技感、文化性十足,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
下一步,工信部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工作协同,共同推动AI玩具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在政策保障上下功夫,二是在促进产品创新上下功夫,三是在规范产业发展上下功夫。
何亚琼表示,将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发布促进消费品供需适配性的实施方案。针对消费者比较关注的AI玩具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问题,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研判,在指导玩具企业加强技术防护的同时,适时研究制定相关标准,切实保障AI玩具质量安全和数据隐私安全。
新标准加强安全要求
本次GB 6675《玩具安全》系列标准修订为第3次修订,在充分调研中国玩具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并对标ISO、欧盟等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对玩具产品质量安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了全面升级,提升了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约束力和适用性。
在防范健康损害方面,增补了甲醛、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短链氯化石蜡、硼元素等十类有害物质限量要求,大幅提升对玩具产品中化学类有害物质的覆盖类别,解决小朋友放入嘴里、污染手臂、伤害身体等问题。
在机械物理安全方面,增加了明火装置玩具、食品造型玩具等新产品的技术要求,优化了原标准中悠悠球、充气玩具、吸盘弹射物等细分品类产品的特定要求,强化标准技术要求对玩具产品物理安全的适用性。
“可以说,新修订发布的标准,相当于以前及格分数线是60分,现在提升到90分才算合格。依据新标准生产的玩具产品可以让孩子们玩得更省心、更放心、更安全。”何亚琼说。
近期,“捏捏乐”“水晶泥”等网红玩具有害物质超标,对儿童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引发了广泛关注。
何亚琼表示,近期也关注到部分新闻媒体报道“捏捏乐”“水晶泥”等“网红”玩具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第一时间会同有关部门做了调研和会商。研究发现,出问题的玩具多存在“三无”“未取得3C认证证书”“不符合GB 6675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等情况。
在本次GB 6675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过程中,对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捏捏乐”“水晶泥”等网红玩具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进行了优化完善。
为保障新旧标准平稳换版实施,新修订发布的GB 6675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过渡期采用了“12+12”的工作方案,为生产和销售环节提供了“双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