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联想集团(HK00992,股价9.72港元,市值1206亿港元)披露了截至2025年9月30日的2025/26财年第二财季业绩:当季营收同比增长15%至人民币1464亿元,经调整后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5%至36.6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联想集团首次披露了人工智能的相关收入。
根据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线上业绩说明会上的说法,该公司AI相关收入已占总体收入的近三成,AI PC出货量已占联想PC出货量的33%。
杨元庆表示,他并不认可“AI泡沫”的说法。在他看来,AI已经不仅是大语言模型,更涉及计算机视觉、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等多个领域。
PC市场“5%至10%的增长是可以期待的”
从联想集团的三大主营业务来看,包括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及其他智能设备在内的IDG(智能设备业务)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081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AI设备收入占比近四成。
近期,PC市场出现回暖现象。IDC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传统PC市场出货量达到7590万台,同比增长9.4%。谈及明年的PC市场,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同日的业绩说明会上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的采访。
杨元庆直言,Windows 10带动的全球范围内的PC更新尚未完全结束。“我们估计至少还要延续几个季度。这当然是支撑PC市场成长的一个因素,但我们认为更重要的因素还是人工智能电脑(AI PC)。”杨元庆称,在上述因素带动下,预计未来PC市场仍有增长空间。“我们认为,(明年)5%到10%的增长是可以期待的。”
值得关注的是,11月以来,存储等零部件需求加大,但供应短缺,导致价格持续上涨。不少科技巨头预警,称将影响智能手机及PC产品的价格。对此,杨元庆回应称,预计短缺和价格上涨不会是一个短期现象,明年或都将是这一状态。不过,杨元庆也提到,公司与一些关键零部件的供应商签有长期合作,可保障明年的供应以及有竞争力的成本。杨元庆称,对下两个季度非常有信心,不会因为零部件价格上升影响公司毛利率及净利润。
联想集团方面还透露,市场正在出现更明确的备货与结构升级信号,成本端的变化增强了客户“前置采购”意愿,带动下游渠道积极补库,行业普遍的涨价预期也有望推动厂商整体采取更协调的价格上调策略,以对冲组件成本的阶段性压力。
图片来源:线上业绩说明会截图
其余业务方面,报告期内联想集团ISG(基础设施方案业务)实现营收近300亿元,同比增长24%;SSG(方案服务业务)仍是集团三大业务中利润率最高的部分,营收同比增长近20%。杨元庆还在全员邮件中称,项目与解决方案服务业务及运维服务业务合计在SSG整体营收中的占比提升到了近60%。
AI“绝对不会是泡沫”
与此前不同的是,联想集团首次披露了人工智能相关收入。据介绍,报告期内,联想集团包括AI PC、AI手机、AI服务器及基础设施、AI解决方案和服务等业务在内的人工智能相关营收达到了总营收的近三成,同比增长13个百分点。其中,AI PC出货量已占联想PC出货量的33%。
至于近期业内热议的“AI泡沫”,杨元庆并不这样认为。“对于所谓的AI泡沫,我们的看法是任何创新初期,的确会看到比较大的投资以及激烈的竞争。有些地方可能产生一些泡沫,是难以避免的。从AI总体方向来看,我们认为它绝对不会是泡沫。”
硬币的另一面,在业内对“AI泡沫”争论不休的同时,OpenAI、英伟达等科技巨头之间的合作与资本联动日益频繁。不少声音认为,云厂商或将继续扩大资本开支。
“这一波人工智能浪潮其实是由大语言模型开始催生的,它首先催生了巨大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需求,一些基于GPU的云基础设施;提供了以训练为主的大规模AI算力,算力是爆发式增长。”杨元庆表示。
杨元庆称,随着大语言模型日益广泛地使用,AI已经不仅是大语言模型,更涉及计算机视觉、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等多个领域,其普惠化和深入应用才刚刚开始。“我们相信AI需求将会增长,而且这个增长将持续。”杨元庆还透露,明年1月,联想将在全球范围内推出个人超级智能体,能协同各类可穿戴与环境感知设备,还能调度各种便携式设备和个人可信计算中枢,持续学习用户习惯、预测用户意图。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