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2025年东莞松山湖功能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松山湖分中心举行。本次大赛以“创新・体验・快乐・成长”为主题,吸引了功能区100多所学校的648件作品参赛,规模创下历史新高。
从解决骑行盲区隐患的智能头盔,到AI桑蚕养殖基地;从为聋哑司机搭建沟通桥梁的交流助手,到支持方言识别的自适应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在经历为期两个多月的专家网络初评后,334件作品入围决赛,其中243件作品参加现场展评与答辩。
“为什么无线充电技术能轻松应用于手机,却难以推广到电动汽车?”“这项发明的制作成本未来如何控制?”评审现场,专家们的提问切中关键,既有对现实瓶颈的理性审视,也包含着对项目可行性的深层引导。
不远处的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展区,另一种创造形式正悄然绽放。91幅作品以航空航天、未来能源、人工智能为主题,展现了少年儿童借画笔展开的无限想象。
此外,科技辅导员们的81件科教创新成果同样引人驻足。“声影随形声学演示仪”让抽象的声音传播原理变得可视可触,“泵感血液循环装置”将复杂的人体生理过程直观呈现,这些凝聚教学智慧的作品,与学生的创造相映成趣。
“今年的作品不仅‘接地气’,还敢用新技术、敢啃硬骨头。”大赛评委在巡视全场后表示,无论是新材料的精准运用,还是对AI算法的持续优化,本届参赛的青少年都展现出“从观察到实验、从假设到验证”的完整科学思维。
据悉,东莞松山湖功能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已成功举办八届。八年间,参赛学校从22所增至100多所,覆盖功能区所有镇街。参赛作品从193件跃升至648件,成为区域科创教育发展的生动缩影。
松山湖教育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大赛始终坚守“以赛育人”初心,旨在激发青少年对科技的热爱,让“用科技解决问题”成为一种思维习惯,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培育未来的创新力量。
撰文:向熙航 陈启亮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