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正在为中国股市进一步打开想象空间。
据《南华早报》11月24日报道,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表示,中国人工智能驱动的股市上涨远非泡沫(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led stock rally in China is far from a c),中国科技公司仍可通过专注于应用来扩大估值和盈利。
刘劲津在采访中称,中国将更多资金投入人工智能应用,而不是像美国那样只专注于计算能力,这让投资者相信中国在人工智能货币化方面的能力可能会更好——至少在短期内如此。“关键问题在于企业如何将对人工智能相关产品的需求变现。与美国相比,专注于应用领域的中国公司目前的估值仍然合理得多。”
刘劲津表示:从估值角度来看,中国人工智能股票的繁荣远非泡沫。中国排名前十的科技公司总市值达2.5万亿美元,而美国同类公司的总市值则高达25万亿美元,相差十倍。这些美国公司约占标普500指数总市值的40%,而中国同行仅占约15%。
“人工智能的故事将在中国上演。中国的人工智能投资周期比美国落后大约18个月,这意味着中国还有更大的增长空间,能够转化为收益和收入的增长。”刘劲津说。
媒体报道截图
南华早报在报道中表示,刘劲津的此番言论,正值人们对全球人工智能泡沫担忧加剧之际——在美国等市场,股市飙升和巨额投资似乎已经脱离了基本面。但人们对中国市场拥有更多的乐观情绪——自从初创公司DeepSeek推出高效低成本模型,以及大型科技公司发布新的人工智能工具以来,人们对中国崛起为人工智能超级大国的乐观情绪愈发高涨。
近期以来,美国股市出现了大幅震荡。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多家科技巨头围绕AI推出总规模达数万亿美元的资本开支,引发投资者质疑,市场对AI领域出现泡沫的担忧刺激相关股票明显回调。AI浪潮之下的美股狂飙和巨额投资是否脱离基本面?市场产生了剧烈的观点分歧。
一部分人认为,现在远远没有谈论“AI泡沫”的时候。
“我不认为这是经济衰退周期的开始,”白宫人工智能负责人、风险投资家大卫·萨克斯在他的播客节目《全力以赴》(All-In)中表示,“我认为我们正处于繁荣期(we're in a boom),我们正处于投资超级周期(an investment super-cycle)。”
不少投资者也持有类似观点。硅谷著名投资者本·霍洛维茨表示,“如果你看看需求和供应情况,看看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及增长倍数,在我看来,这根本不像泡沫。”摩根大通高管玛丽·卡拉汉·埃尔多斯也在节目中表示,将目前涌入人工智能领域的资金数量称为泡沫是一个疯狂的想法。
但不少人则表达了自己强烈的担忧。谈到最近的股市震荡和市场争议,在美国国家电视台(NRP)最新报道中更是直言,人们对人工智能泡沫的担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concerns about an AI bubble are bigger than ever)。概念和投资的相对过热,和AI应用创新的相对停滞,是争议的一大核心。
风险投资家、现任麻省理工学院数字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保罗·凯德罗斯基表示,只要深入了解一下人工智能行业目前的真实情况,就足以让人产生严重的怀疑——大量资金正涌入一场仍以投机为主的“革命”。“这项技术非常有用,但它的改进速度已经基本停滞了,因此,认为未来五年这场革命会以同样的节奏继续下去的想法是错误的。”
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达龙·阿西莫格鲁则表示,这些模型被过度炒作了,我们的投资也超过了应有的水平。关于人工智能革命局限性的疑问层出不穷,“我毫不怀疑,未来十年将会出现一些人工智能技术,它们将带来真正的价值并提高生产力,但我们现在从业内听到的很多说法都是夸大其词。”
在一份名为《人工智能世代鸿沟:2025年商业人工智能现状》的报告中,麻省理工提出,人们花费了数百亿美元投入AI,但高达95%的企业未能获得任何回报,企业用户与技术构建方(初创公司、供应商、咨询公司)之间的成果分化极为显著,仅有5%的一体化AI试点项目创造了数百万美元的价值,而绝大多数项目仍停滞不前,未能对利润表产生可衡量的影响。
MIT报告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