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头部厂商AI霸权,国产ASIC芯片想突围
创始人
2024-08-05 21:11:36
0

01

既专又精,ASIC优势凸显

自从AI大模型开始变“小”,进入手机端、PC端乃至自动驾驶的汽车中,硬件设备能不能正常处理这些数据模型就成了新问题,也就是硬件怎么跟上软件的发展?NPU(神经网络处理器)这个原先有点鸡肋的芯片,在AI应用的快速发展中地位陡升。

熟悉3C产品的读者应该知道,手机正常运行是离不开SoC(System-on-Chip,系统级芯片)的,它是一种将多个电子组件集成到单个芯片上的集成电路设计。SoC虽然只有指甲盖那么大,但是“五脏俱全”,集成于此的各个模块支撑着手机所有功能的正常运作,比如负责手机应用流畅切换的CPU、支持游戏画面快速加载的GPU,以及专门负责实现AI运算和Al应用运行的NPU。

CPU是计算机的通用“大脑”,可处理各种任务,但是不专也不精;GPU功能多样、能力强大,不仅擅长图像处理,还因为出众的并行运算能力,成为AI时代各家必争之物。而NPU(Neural Processing Unit,神经网络处理器)之所以可以直接影响3C产品AI能力的强弱,是因为它模仿人的神经网络,专门为执行机器学习算法而生,这种专业化的出身,使其能够为AI工作任务提供比GPU更高的性能。

这就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独特应用芯片)技术的魅力。为特定用途而定制的集成电路芯片即为ASIC芯片,这种芯片的特点就是电路逻辑不可编程,在被设计、制作出来后只能跑一种算法、干一种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矿机芯片。

高确定性换来的是高效率以及性能的优化:由于是为特定应用程序设计的,其电路也可以高度优化,因此最大程度地减少功耗。在AI应用领域,AI加速芯片可以分为GPU、FPGA、ASIC三种技术路线,同时芯片算力水平也依次递增。

博通ASIC芯片设计制造能力从一次次收购中而来

回到现实,在当下的AI浪潮中,英伟达已经凭借高端GPU稳坐“卖铲人”第一把交椅,但它并不是唯一一个受益者。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曾提及,半导体领域的老牌龙头博通能够“挑战”英伟达,是因为通过收购押中了AI软件这一未来技术风向标,其实更重要的还是其在算力硬件层的设计能力,这一点吸引了诸多想要打破英伟达垄断的大客户。

02

被“抬”到前台的设计厂商

虽然英伟达GPU占尽了风头,但国内外诸多AI科技企业都没有放弃过自研芯片。

亚马逊AWS团队对自研芯片的评价,或许可以代表部分AI企业的心声:由于AI深度学习使用量增加,开发团队受到固定运算限制,连带影响其模型、应用程式开发,“通过投入自制芯片,能降低训练成本”。

头部科技企业的AI自研芯片

亚马逊AWS第一代自制AI训练芯片Trainium相较于同等级的其他芯片,不仅能节省50%的训练成本,效能也显著提升。去年年末发布的训练芯片Trainium 2相较于第一代,速度提升至4倍,并且能够部署在多达10万个芯片的计算集群中,大幅降低了训练模型的时间,同时提高至2倍的能效表现。

当这些大公司纷纷开始自研芯片的时候,最大的受益者就是ASIC服务商,博通是个典型但并非唯一。

博通虽然会因为看重云端集成软件解决方案,而斥资690亿美元收购全球虚拟化和云计算基础架构的头部企业VMware,但AI软件服务只能算是有预见性的未来投注,并不是让博通一跃成为仅此于英伟达的AI芯片厂商的契机——真正的机会来自于其擅长的ASIC设计服务。

通过ASIC技术自研AI训练芯片是最节省成本的方式,这在上一波由Alpha GO掀起的AI浪潮中就已经被证明,谷歌的TPU(张量处理单元)也是最典型的代表。2016年,谷歌为深度学习专门打造了TPU,专门为其机器学习框架TensorFlow设计,曾应用于AlphaGo,现在已经更迭至第四代,大部分部署于谷歌云平台,还有一部分Tensor芯片今年搭载到了谷歌旗下的Pixel 9系列手机上,直接在本地设备上处理AI计算任务。

而谷歌的TPU芯片设计正是由博通来做的。据业内人士透露,博通作为通信巨头拥有提升信号传输效率的关键工具——SerDes(串行器/解串器) 通信技术。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技术也是通过收购获得的。2013年,博通以6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LSI旗下的SerDes部门。

简单介绍一下年轻读者比较陌生的LSI。成立于1981年的LSI logic,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是当时最大的ASIC企业,也是ASIC行业的先驱之一。基于丰富的IP核心技术,它拥有强大的ASIC设计和制造能力,可以为客户提供高性能、低功耗且完整的ASIC解决方案以及产品。当时的商业模式和现在也差不多,就是给那些自己没有能力设计ASIC芯片的公司,提供设计服务;设计方案通过后,这些公司再下单采购ASIC芯片。

SerDes通信技术对于ASIC芯片的帮助在于能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即芯片之间的通信,这让谷歌很是心动。

有海外硬科技投资人士曾在去年表示,谷歌做大规模集群的能力很突出,“英伟达的NVLink技术最多支持256张GPU进行芯片级互联,而谷歌可以连4096块TPU芯片,是英伟达的16倍”。早期的测试中,初代TPU的性能和功耗都远超英伟达同期的GPU,所以当大模型混战开启后,各家都在攀比算力水平之时,谷歌也大举增加TPU订单,一下子把博通推向前台,也给博通拉来了Meta、微软两个大客户。

博通自己给出的数据是,其2024财年的AI相关收入将从38亿美元增加至75亿美元;但据综合几家市场机构预测,光是谷歌TPU订单就会给博通带来30亿美元以上的收入,AI芯片整体的营收将会超过80亿美元。有摩根大通的分析师认为,对于超大规模的科技企业来说,AI定制芯片方案是未来的必然选择,“但博通不一定是唯一”。

03

国内芯片厂商的突破口

之所以深挖ASIC,也是因为在美国“精准”的限芯阻击下,我国不仅难进口尖端芯片,也难获得最新的芯片生产工具,包括设计软件。但是考虑到高端GPU的追赶难度,ASIC或许是我国AI企业的好机会。

在ASIC设计服务市场中参与厂商众多,除了博通,还有Marvell、联发科、智原科技(Faraday)、创意电子(GUC)、世芯电子(alchip)等等。不过在全球市场中,ASIC并没有绝对的龙头,国内芯片厂商寒武纪、地平线、澜起科技、壁仞等都有参与的优势和机会。

据阿里数据,含光800的落地性能要比GPU高4到11倍

其实以阿里和百度为例,无一不是一边大量采购英伟达GPU,一边自研AI训练芯片,比如阿里的含光芯片、百度的昆仑芯片。这也印证了业内人士的判断:在短期内,互联网大厂为了追赶OpenAI,会使用英伟达现有产品,但随着大模型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将本增效会成为一个必然的商业考量,整个AI芯片行业都会受益。

而在国产替代的迫切需求下,国内厂商的深度神经网络加速ASIC芯片肯定也会迎来利好。2017年,华为发布的首款旗舰手机芯片“麒麟970”,就搭载了寒武纪的NPU模块;2018年,华为推出“麒麟980芯片”,同样也搭载了寒武纪的NPU。

但是整体性能的达标不是唯一。通用性、易用性和高性能是业内衡量AI专用芯片的三个维度,由于没有类似于英伟达CUDA这样强大的软件生态,适应各类AI算法就成了一个技术难点,国内芯片厂商很难在易用性上和英伟达抗衡。建立自己配套的AI软件生态,恐怕是国内厂商不得不面临的关卡。

来源:壹零社

相关内容

计算架构,行业AI竞争的下...
2025-07-03 16:25:26 作者:狼叫兽 当Dee...
2025-07-03 17:42:01
深度:由百度文心4.5模型...
向开源致敬 还记得1991年那个看似平常的时刻吗?一位名不见经传的...
2025-07-03 06:12:11
索要手机无果,两男孩竟将1...
事发时,被打男孩小翟才14岁,打人者刘某和王某均为未成年人。近日,...
2025-07-03 06:11:02
海纳AI面试官正式发布PC...
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AI 面试正以其高效、精准的特性,成...
2025-07-02 16:41:06
原创 ...
多模态大模型正在从“看得见”走向“看得懂、想得通”。 智谱正式发布...
2025-07-02 15:40:54
AI眼镜的薛定谔“出圈”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楷楷 AI眼镜,...
2025-07-02 15:13:40

热门资讯

原创 2... #春日生活好物种草季#近年来,笔记本电脑市场迎来技术爆发期,尤其在手机厂商跨界入局后,轻薄本在性能、...
AMD锐龙AI 9 HX 37... 2024年6月3日,AMD正式发布全新的锐龙AI 300系列处理器。该系列处理器一经发布就引发大家的...
骁龙本这么猛?联想YOGA A...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一部手机可以解决出镜拍摄问题,而商务出差、大量码字、图像处理等需求用笔记本则...
5个AI模特生成软件推荐 当前AI模特生成软件市场提供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以下是几款备受推崇的工具: 触站AI:强烈推荐!...
2023年CentOS与Ubu... CentOS与Ubuntu的市场格局与技术特性探讨 在服务器操作系统领域,CentOS与Ubuntu...
苹果macOS 15.1:允许... 苹果公司在其最新的macOS 15.1版本中,推出了一项引人注目的新功能——允许用户将Mac App...
原创 苹... 前言 IQUNIX在做好看的桌面产品上,一直都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而且早期和苹果产品的设计风格...
原创 华... 想在竞争残酷的市场中发力,必须要带来一些激进的卖点,但是随着功能特性的提升,硬件也必须要进行给力才可...
原创 华... 在2024年这个被誉为"AI元年"的关键时刻,随着生成式AI的流行,各家手机厂商都在积极备战AI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