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提问:
AI说夏季用车应当注意发动机机油的检查,因为夏季温度高,会导致机油黏度下降;黏度的下降会导致润滑不足,因此需要定期检查油量和油质,如有必要则需要添加或更换机油与滤清器。
这个说法正确吗?
看来AI一时半会也不能完全取代人工,因为有些解答确实是漏洞百出;就以这个问答为参考吧,夏季高温会导致机油黏度下降,这个说法并没有错。但是机油黏度下降会导致润滑不足的说法就是胡说八道了。并且所谓的定期检测油量尚可理解,而油质要如何检查?有些修车师傅喜欢把用机油尺沾上一点机油来观察油质,然而这什么也看不出来,除非有明显的杂质;因为机油加注到发动机曲轴箱之后,只要启动发动机运转则立刻变黑,只看颜色是看不出来机油品质的,其他则更难识别。
所以机油只需要按照公里数进行更换,至于时间周期也不用过于在意;机油是基础油和十余种添加剂组成,其中有抗氧化剂,而曲轴箱又是相对密封且背光的,可以说机油在曲轴箱里放上两三年也没有关系,一般以一年为更换周期已属于过度保养。
机油黏度的下降并不会造成润滑不足,夏季气温不过是40℃左右,而发动机的理想运行温度至少要在90℃上下!这一点气温与其理性运行温度相比完全不会起到任何作用。一定要说夏季高温对机油会产生一定影响的话,那也只是达到理想温度所需要的时间比冬天短一点罢了。
其实讲到这里已经无需多讲,毕竟发动机的理想运行温度远远超过气温,而热车状态下当然可以正常润滑。
不过还是要用数据来印证观点:
K是系数,N是机油泵转速,V是机油泵排量,Q是机油泵的流量(可理解为油量);机油泵的泵油量不是恒定不变的,可以理解为转速越高则泵油量越大,同时也有机油泵自身的排量有关。
P是机油泵的压力,K依然是系数,n是机油泵的转速,而μ则是机油的粘度。
通过计算方式可以发现机油泵的泵油压力、机油泵转速、机油的黏度,这三者是成正比的;所以机油的黏度如果下降则泵油量实际也会增加,发动机需要润滑的机械部件是靠机油来减磨,黏度高的机油在达到该位置的时候可以留下足量的机油形成有效润滑;黏度低的机油虽然在相同时间内所流失的部分会多一点,但是泵油量本就更大,所以依然能形成有效的润滑。
总结:
机油的黏度确实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可是气温远远低于发动机的理想运行温度;如果只是三四十度就能造成机油润滑不良的话,那么热车状态下的发动机用不了多大会就会磨损报废了——显然不可能。机油的黏度是动态变化的,而润滑系统整体也是动态调整的,所以完全不用为气温的变化而担心发动机。到了冬天也一样,当机油黏度低的时候依旧会形成有效润滑。
现代的汽车已经没有必要因季节更迭而刻意更换油液,包括变速箱油、差速器油、防冻冷却液等;唯一可能需要更换的是玻璃水,到了低温的冬季更换防冻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