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的全球开源发展浪潮中,中国开源继续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独特的创新活力。中国开 源社区的活跃度持续提升,开发者和贡献者数量显著增长,开源项目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企 业参与度不断加深,以华为、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国际开源项目中的贡献日益凸显。同时, 国内开源基金会和组织的建设,为开源项目的规范化管理和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已成为 开源参与者数量全球排名第二、速度增长最快的国家。
近期,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发布《2024开源发展现状》。报告分别介绍了开 源通识、开源开发者及项目发展现状、开源重点领域发展现状、开源教育现状、开源贡献共生共赢 等,尤其是对操作系统、数据库、人工智能、开源供应链、RISC-V、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产业进行专 项研究,最后以附录的形式对开源大事记、开源专有名词、2023-2024年度开源榜单汇编、开放科学 和开放标准、开源合规最佳案例以附录形式进行补充收编。
幻影视界整理分享《2024开源发展现状》报告内容如下:
开源开发者及项目发展现状
随着开源文化的普及和技术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开发者投身开源项目,共同促进开源生态的繁荣。作为项目核心动力,开发者从编写、测试到优化代码,持续推动项目进展。同时,他们的多元背景 和专长,丰富了开源项目的技术内涵和功能应用。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趋势下,开发者积极吸纳新 技术,显著提升了项目的智能化、性能、安全性和易用性,共同构建一个开放、协作、创新的生态体 系。
近年来,中国开源生态发展迅速,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开源人才大量供给:大量外企和国企的开源岗位,培养了一批开源人才,开源开发者增速很快。中国 年轻一代的开发者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和交际能力,开始主动融入全球协作,参与到开源项目。开源社区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开源社区,如开源中国、CSDN、掘金等,这些社区为 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技术资源、交流平台和互助环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开源生态的发展。开源项目数量逐年攀升:涉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多个领域,部分项目已在国际开 源社区中取得一定影响力。
中国的开源开发者数量呈现稳步上升状 态。据GitHub 2023年数据显示,平台上已 有1亿名开发者。根据GitHub Octoverse 2021报告显示,有755万名用户来自于中 国;在2022年新增的2050万用户中,近320 万(约15.6%)来自中国。
目前GitHub的1亿 用户中,超过一千万名开发者来自中国。从国家和地区分布来看,中国和印度的GitHub开发者用户数量和增长速度仅次于美国。
中国开发者 (含香港)在GitHub全球用户数量规模排名第三,2023年为1,100万,预计2026年GitHub中国开发者 规模1,800 - 2,000万;但从活跃率(年度活跃数/总人数)可以看到,中国是前四名中最高的。
基于国内主流的技术社区及论坛的注册用户数,观察中国开发者的整体增长趋势时发现,中国开发者 社区数据显示,中国开发者注册用户数4400万,2023年新增用户783万。随着开源的普及,很多年轻 开源新生军逐渐加入和成长,开源人才增长空间和潜力巨大,覆盖全球95%的中文开发者,超过750 万日均独立用户,超过1亿月独立访问用户。与此同时,CSDN于2022年推出面向新一代云原生开发 者的开发云服务,为开发者提供更加稳定、便捷、高效的开源工具和开源服务。此外,CSDN携手华 为云CodeArts推出新一代AI驱动的开源开发者平台,依托CodeArts一站式、全流程、安全可信的软 件开发生产线,与CSDN数以千万的开发者,将成为人工智能驱动的新一代开发资源库和赋能平台, 服务智能时代新开发者生态。目前用户数达到245万,项目超33万,入驻组织达到4.9万。根据开源社区Gitee统计,2023年Gitee总用户数达到1200万,新增用户200万,总仓库数量达到3000 万,新仓库数量500万。
开发者行业、地域、技术特点等
根据CSDN发布的《2024中国开发者调查报告》显示,我们将开发者根据年龄范围划分成三类,对不 同年龄段开发者群体进行特征分析后发现,30岁以下的开发者人数占72%,本科及以上学历占78%, 84%的开发者都是男性。软件行业涵盖了国内四成开发者,40岁以下的开发者从事后端开发的比例 最高。40岁以上开发者在一线城市占比最高,达到36%,所属行业重点分布在软件、教育和其他制造 业领域。全国超过40%的开发者工作在一线城市(其中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主)。
北京、广东是开发 者聚集较多的地域,占全国总数的27%。江苏、上海地区的开发者占比数量处于第二梯队,占全国总 数的14%。在参与开源项目的群体中,35%的人是兼职或在业余时间参与,34%是自由开发者,而全职开源开发 者的比例为14%。
这些数据反映了开源生态的多样性和广泛的参与基础,显示出即使在非全职的情 况下,开源项目仍然吸引了大量贡献者,推动了技术的创新和社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开发者通过参与开源项目提升技能、获取资源,并在全球开源社区中协作与分享。数据 显示,近三成开发者接触开源已有3-5年的时间。
在开源项目的贡献上,主要还是通过代码和文档的贡献,在参与开源的开发者中,有35%的开发者有 代码贡献,31%开发者有文档贡献。中国开源开发者在多个技术领域都有显著贡献。
数据显示,开发者对开源技术领域的关注点主要集 中在开源AI、开源大数据和开源云原生技术上,分别占比47%、28%和24%。这表明人工智能、数据 处理和云计算是当前最受开发者重视的技术方向。总体来看,开发者对于新兴技术和基础架构的兴 趣广泛,尤其是能够推动技术前沿发展的领域,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显示了其在行业中的重要 性和发展潜力。
全民AI时代,已有69%的开发者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用上了AI智能化工具。还有25%的人正处于计划 使用中。
在全球开源背景下,超过75%的开发者支持AI大模型的开源,并认为这种开源模式可以促进全球开 发者社区的参与和贡献,从而防止技术垄断。通过开源大模型,开发者能够共享资源和技术,实现创 新的快速迭代。此外,开源大模型能够降低进入门槛,让更多中小企业和研究机构利用先进的AI技 术,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和多样化发展。
人工智能产业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
人工智能产业近年来在我国高速发展。据中国信通院测算,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080亿元,同比增长18%;初步统计,2023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784亿元,增速达13.9% 。 2023年随着ChatGPT带来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人工智能市场格局发生突变,生成式人工 智能发展带来算力需求涌现。2023年11月3日,人工智能计算大会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 评估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算力市场规模将达到664亿元(IDC预测24年中国AIGC市场 规模在14亿美元左右),同比增长82.5%,人工智能算力需求快速增长。从地区分布看,北京、杭州、 深圳、上海、苏州排名前五,智算中心的建设是拉动地区实现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未来中国 人工智能市场发展要取决于应用普及速度。当前从行业渗透率看,互联网行业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主阵地居于首位,电信、金融和制造业 排名靠前。从应用场景看,知识管理、对话式应用、代码生成等是企业应用人工智能的主要场景。
目 前,67%的中国企业已经开始探索人工智能的应用机会或已经开始进行相关资金投入,中国的人工智 能技术应用已经迈入加速阶段。预测到2027年之前,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33.9%,同 期通用算力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16.6%。IDC预测中国到2027年,人工智能市场总体规模将接近400 亿美元。在应用层,IDC调研显示,在未来一年半左右,所有企业都会把生成式AI当做一个企业发展的核心, 预计接近40%的核心业务将会被生成式AI所影响,企业在AI方面的投资增长接近25%。
开源在人工智能产业中的作用和现状
开源技术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早期的Unix生态系统到如今的大 规模AI和云计算,开源运动一直驱动着创新、协作和共享知识的进步。开源技术在每个阶段都显示出 了其降低准入门槛、加快创新速度、保障软件质量和安全、以及促进社区合作与共享成果的独特优 势,从而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对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开源技术使得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不再是封闭的个体行为,而是全球开发 者共同参与的过程。诸如TensorFlow、PyTorch、Keras等开源框架促进了深度学习和其他AI技术的 迅速迭代和标准化,大大加快了整个行业的研发速度。
企业和个人开发者可以免费使用开源AI工具 和平台,降低了入门门槛和开发成本,尤其对于初创公司和科研机构来说,不必从零开始构建基础设 施,可以直接在开源基础上进行创新。大量人工智能开源社区的繁荣鼓励全球范围内的开发者、研 究人员和企业进行合作交流,通过贡献代码、文档、模型和案例,形成了一个高度活跃的知识分享网 络,提高了整体技术水平和解决方案质量。
开源环境为人工智能人才提供了实践和学习的平台,通过参与开源项目,开发者能够提升技能,熟悉最新技术动态,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快速成长为符合市场 需求的专业人才。开源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与联动,如硬件厂商优化对开源框架的支持,企 业围绕开源项目打造产品和服务,形成健康的生态系统。
幻视视界整理报告原文节选如下: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幻影视界整理分享的资料仅推荐阅读,用户获取的资料仅供个人学习,如需使用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