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由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政府、江苏开放大学指导,鼓楼高新区管委会、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江苏创新生态研究院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24长三角AI+实体产业应用创新大会在南京举行,大模型应用创新企业、研究专家、公共部门人士汇聚一堂,共同探讨AI赋能实业的更多可能。云知声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李霄寒应邀出席活动并发表主题演讲。
此次大会围绕“AI+实体产业”一个主题,展开“数智的力量”AI革命主旨演讲,“标杆的力量”AI实践标杆分享,“行动的力量”AI赋能专项发布三大环节,链接AI大模型与实体产业,共同探讨AI赋能实业的新趋势、新理念,以及如何将这些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实现产业的智能化转型。
在“标杆的力量”AI实践标杆分享环节,云知声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李霄寒以《山海大模型:探索医疗健康产业AI转型之路》为题,深度分享了云知声在智慧医疗领域的技术探索与经验积累。
山海大模型的医疗探索之路,也是整个医疗产业的智慧化转型之路。
作为国内AGI技术产业化的先行者,云知声于2023年正式发布山海大模型,并以此为核心,结合多模态感知与生成、知识图谱、物联平台等智能组件,为云知声智慧物联、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业务提供高效的产品化支撑,持续推动“U+X”战略布局。
聚焦智慧医疗领域,云知声应用山海大模型、智能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临床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技术,打造门诊病历生成系统、手术记录撰写助手、商保智能理赔系统等医疗产品应用,覆盖医政医管、临床诊疗、医保管理、患者服务多个业务领域,专注医疗服务提质增效,致力为患者带来更优质均衡的医疗体验。
李霄寒指出,结合山海大模型在医疗场景的探索与实践,AI与人类医生的协同,主要经历了“工具→同事→专家”三个阶段的演进:
在“工具”阶段,AI主要作为辅助工具,帮助医生处理一些重复性高、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如门诊病历的生成。这一阶段的AI技术虽然能够减轻医生的工作负担,但主要还是依赖于医生的判断和决策。
进入“同事”阶段,AI的角色开始发生转变,它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工具,而是成为了医生的合作伙伴,能够提供更加精准的建议和方案。例如,云知声的智能病历质控系统能在2s内完成质控,并提醒医生病历缺陷,让病历质量在书写环节就得到有效控制,有效提升病历质量,杜绝丙级病历。
到了“专家”阶段,AI的能力和作用进一步增强。在这个阶段,AI不仅能够提供诊断建议,还能够参与到更复杂的医疗决策中。在某些特定领域,AI的诊断准确率甚至将超过人类医生,成为真正的医疗专家。
随着AI大模型的持续进步和广泛应用,医疗行业的智慧化转型正在加速。AI技术的交叉融合正迅速渗透到医疗领域的各个细分场景中,预示着一个全新的“AI+医疗”创新增长模式即将全面展开。
现场,李霄寒分享了未来AI在医疗领域的三大发展方向:
l 专业机构的重要辅助
在医疗领域,专业机构如医院、诊所和研究机构,是提供医疗服务和推动医疗创新的核心力量。AI作为这些机构的重要辅助,能够通过深度学习增强诊断的准确性,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治疗方案,同时加速药物研发流程,不仅推动了医疗创新,也使得个性化健康管理成为可能。
l 分级诊疗的关键保障
分级诊疗体系根据病情的轻重和治疗的复杂性将患者分配到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以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在这一体系中,AI未来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精确分诊、远程医疗支持和资源优化配置等方式,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确保患者获得及时、适宜的医疗照护,实现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医疗体系的高效运作。
l 普惠医疗的核心驱动
普惠医疗旨在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基本且优质的医疗服务,AI通过减少医疗过程中的重复劳动和错误来降低成本,使得医疗服务更加经济实惠。同时,通过远程医疗和智能健康监测设备,AI得以打破医疗服务的地理限制,提高服务的可及性。这将有效促进医疗服务的普及和质量提升,让普惠医疗真正成为现实。
作为国内专业医疗AI应用的先导者,未来,云知声将继续以山海大模型为核心,串联起全栈式AI技术链条,持续探索智慧医疗新产品、新服务,致力将AI打造成为专业机构的重要辅助、分级诊疗的关键保障以及普惠医疗的核心驱动,为打造更便捷、更高效的智慧医疗体验持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