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不下田?AI正在爆改农业 | 天府新视界
创始人
2024-10-18 10:28:14
0

近日,2024年诺贝尔奖科学类的3个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全部揭晓,后两项均颁发给AI(人工智能)领域科学家。有评论认为,一次革命性的科研范式转换被诺奖委员会“盖章确认了”,诺贝尔奖即将进入AI时代。

事实上,只闻机器鸣,不见农人忙。一场农业的AI革新,正在如晨曦初露般悄然改变着广袤田野。

人工智能与农耕机器人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引领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它们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更在无形中减轻了农民的体力负担,为农村经济的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年10月16日,是第44个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将今年全球活动主题确定为:“粮安天下,共建更好生活,共创美好未来。”作为农业生产与粮食消费大国,当靠天气吃饭,进化成借助AI与农作物“对话”;当靠身体吃饭,转变为操控机器人务农,现代科技与传统农耕的浪漫交响曲,已鸣奏于华夏大地的田间地头。

装上数智大脑的农业领域机器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在浙江桐乡,5000平方米的农场只需三名农人。人工放好苗盘,智能精量播种机便可自动吸取种子,精准播种到土壤的每一个空穴,实现每一个土壤空穴只播一粒种子,达到精准播种,还能减少15%以上的种子浪费。

当高精度的卫星导航与AI结合,实现精准的自动化农业不再困难。山西大同,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农机,通过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精量播种,实现了宽窄行种植,增加了每亩种植株数,优化了作物布局,有利于通风透光和玉米生长。这些“铁家伙”个个“身怀绝技”,确保每颗种子都能在最适宜的位置破土而出,每一株幼苗享受平等的阳光雨露,茁壮成长。

人工智能的快速迭代,让农业从传统的“看天吃饭”转向标准化生产。在四川泸州市泸县,耕作“神器”田间智慧农业系统,装备了先进的传感器,采用AI算法,能够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养分含量以及作物生长状态,并根据传感器收集的数据自动调节灌溉量和施肥比例。技术人员只需轻轻一按平板,即可根据农田的实际情况自动调整作业方案,让农作物在最优的环境和营养条件下生长。

泸县一示范区内可实时监测虫情、生长环境、土壤墒情、用水量等的监测设备 摄影/C视觉 周梦颖

作为数字乡村建设的得力助手,温湿度监测系统正逐渐从大型农场走向多元种植场景。在天津市东丽区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一间大棚里,当温室大棚内安装上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和天气预测模型,便能够实时监测棚内温湿度和未来降雨情况,自动调整控温灌溉计划。当土壤湿度低于作物生长所需水平且即将降雨时,系统会自动暂停灌溉,避免不必要的水资源消耗。

除了聪明的数智大脑,农业机器人硬件的发展,让它们的形态得以丰富,更具“耕田”天赋,能更好地减轻农业工作者的负担。

当需要扮演农场巡检员的角色时,机器人可以是一个个感知能力极强,有着清晰五官的可爱“小白”。它们的耳朵和眼睛都安装着摄像头,嘴巴下方有温度、湿度传感器,头顶则是风速风力、二氧化碳、光合辐射等感应器。这样的多路传感器融合技术,让它们“漫步”在农场间,就能对农业生产环境智能感知,实时采集相关数据。

当需要成为采蘑菇、采茶叶的“小姑娘”时,机器人可以“长”出一双双灵巧的手,让它们能更好地胜任采摘工作。采蘑菇机器人的双手是带有真空负压的仿生柔性吸盘,采摘时,它们会用吸盘轻轻摇动并吸起蘑菇,避免对菌盖造成损伤。采茶叶机器人的双手则由精巧的小剪刀和负压吸管组成,可以通过剪刀手将芽叶从枝头分离,之后负压吸管可迅速将芽叶吸进茶篓中。

当需要承担耕作劳动中的体力活时,机器人们则能化身为“耐力超群”“力大无穷”的“壮汉”。配置了宽幅仿形割台、双纵轴流柔性脱粒分离滚筒、大容量粮箱等硬件的“巨无霸”农业收割机每秒喂入量可达18公斤,每小时可收获小麦超50亩。码垛机器人可以根据预先编排的程序轻松码垛,协助工人完成重复而繁重的工作,码垛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10~15次。

不管是“智慧大脑”还是各种农业机器人,最关键的问题是谁来运作,而这就不得不依靠返乡的“新农人”。7年间研发了60多款农业机器人的王金悦,“00后”农业无人机飞手周越,通过电商带货、挣钱请全村人出去旅行的周建康……“喝着咖啡,吹着空调种地”的现代化农业愿景,在这些“新农人”的推进下,正逐步迈向现实。

2023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超过10.78亿千瓦,农机装备总量接近2亿台(套),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过73%,装有北斗定位作业终端的农机装备达180万台(套),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2.49万亿元。“新农人”走过的“兴农路”,每一步都作数。

农业机器人软件和硬件的发展正逐步让“种田不下田,照样好收成”的新一代农耕场景成为现实。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它们作为一种特种机器人,在发展的道路上仍面临多种挑战。

农田农场、温室大棚这样不确定的自然环境,对“钢铁伙伴”的挑战更大。与工厂车间、商业厨房、医院手术室等密闭人造环境不同,农业场景会存在光照条件、遮挡、纹理、颜色变化等因素,使得机器人的感知能力受限。

当技术尚在成长中时,机器人的加入也不一定能提升生产效率。例如,部分农业机器人在复杂的农业场景中工作时,可能会由于从识别定位到执行任务需要进行大量运算、数据处理等原因,导致过程耗时较长。这就可能会令许多农业生产者不愿意引入农业机器人。

在农业智能机械的演进浪潮中,技术正重塑着田野的风貌。虽然挑战仍在,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农业领域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在不断进步,我们每一片土地的产出都在向着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科技之光,将一直照耀我国粮食安全的前进道路。

【本期话题】

种田上的“AI手段”,你还见过哪些?

评论区聊一聊~

↓↓↓

撰文/谭羽清 边雪 马晓玉

来源:天府新视界

相关内容

智谱AI新设科技公司 含A...
公开资料显示,近日,深圳智谱聆心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郑叔...
2025-08-21 13:13:57
刚刚,直线崩了!“一字断魂...
【导读】东方甄选创新高之后,直线跳水,从涨超20%到跌20%! 中...
2025-08-20 15:45:50
特朗普缓禁TikTok,字...
去年,美国多数议员以中国科技巨头字节跳动威胁国家安全为由,推动立法...
2025-08-20 15:45:37
“区域AI枢纽”与“广西桥...
原标题:在新加坡AI现场@广西 “区域AI枢纽”与“广西桥头堡”的...
2025-08-19 23:13:59
开源版Genie 3世界模...
机器之心报道 作者:泽南、杨文 国产开源版 Genie 3 问...
2025-08-19 11:12:44
AI继续暴走!“易中天”集...
8月19日,受AI基建万亿级大利好刺激,光模块等海外算力链抱团走强...
2025-08-19 10:18:33

热门资讯

原创 2... #春日生活好物种草季#近年来,笔记本电脑市场迎来技术爆发期,尤其在手机厂商跨界入局后,轻薄本在性能、...
AMD锐龙AI 9 HX 37... 2024年6月3日,AMD正式发布全新的锐龙AI 300系列处理器。该系列处理器一经发布就引发大家的...
骁龙本这么猛?联想YOGA A...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一部手机可以解决出镜拍摄问题,而商务出差、大量码字、图像处理等需求用笔记本则...
5个AI模特生成软件推荐 当前AI模特生成软件市场提供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以下是几款备受推崇的工具: 触站AI:强烈推荐!...
2023年CentOS与Ubu... CentOS与Ubuntu的市场格局与技术特性探讨 在服务器操作系统领域,CentOS与Ubuntu...
苹果macOS 15.1:允许... 苹果公司在其最新的macOS 15.1版本中,推出了一项引人注目的新功能——允许用户将Mac App...
原创 苹... 前言 IQUNIX在做好看的桌面产品上,一直都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而且早期和苹果产品的设计风格...
原创 华... 想在竞争残酷的市场中发力,必须要带来一些激进的卖点,但是随着功能特性的提升,硬件也必须要进行给力才可...
原创 华... 在2024年这个被誉为"AI元年"的关键时刻,随着生成式AI的流行,各家手机厂商都在积极备战AI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