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科技发展迅速,东西方文明强烈冲击与激荡的时代,传统文化智慧如何助力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
11月24日,上海善用其心书院发起主办的HIT2024“AI时代的身份认同”——对话新质时代“心与芯”跨领域多元交流在上海图书馆东馆开幕。
本次论坛由上海浦东两岸交流交往服务中⼼与陆家嘴⾦融贸易区新联会指导并提供支持。
当代国学泰斗、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以《AI时代的教育方向》的视频分享为论坛开题。他强调,教育在当下尤为重要。教育的目的是营造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培养社会的榜样,培养君子。君子要以艺臻道、由道统艺。要把中国传统的君子之教,为人处事、应对进退落实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
上海市行业协会秘书⻓、上海市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钟俊浩先生的演讲主题是《上海人工智能近期概况》。他对人工智能的概念和发展历史做了普及式梳理和阐述,并详细解读了国家对于上海在人工智能领域全国龙头地位的大力支持和投入,也分析了人工智能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实际现状。
盛景网联高级合伙人颜艳春作为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和数字经济专家,此次分享的题目是《智业文明与三千世界》。他指出,AI将给人类未来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中一路走来,而到现在,这是一期全新的文明,他称之为智业文明。其对智业文明时代的解说,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一个既科技先进又充满哲学思考的未来图景。他认为,AI的发展不仅鼓励我们在技术层面上追求进步,也在精神和文化层面上寻求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理解。
海云继梦先生在主旨演讲《AI时代的憧憬与努力》中指出,AI时代对社会和人性最大的戕害就是企业精英对AI产业利润最大化的攫取,而无视利益和普惠最广大的人群。他从中西文化的对比中指出,西方社会结构以致功利为中心,而中华文化中“民本、人性、良知”的价值观则会孕育出致中和的社会结构。我们要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综合推动作用,从价值观的源头立稳脚跟,预防AI有可能给人类带来的负面伤害。
活动也特别邀请到上海师范大学MBA教育中心产学研合作主管陈诗章博士分享他对于“AI时代的身份认同”论坛话题的思考与观察。他分享到,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论坛,科技与文化同台交流,形而下与形而上紧密相连,科技将会不停进步,当下的中国必将抓住这一次科技发展的机遇,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