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智能音箱有可能取代你的角色,至少可以取代一部分,要命的是,它可能比你做得更好
周末,我和几个中学同学聚会。席间,聊到热门话题“AI(人工智能)”,我们都有危机感,担心AI的广泛应用会让我们丢掉饭碗。
在银行做统计员的小邵说:“没什么大不了的!真下岗了,我就回家做全职妈妈,AI总不会追到我家跟我抢孩子吧!”
大家纷纷骂她凡尔赛:“你老公收入高,当然养得起你和孩子,我们可没那个福气!”“既然你有退路,干脆提前退休得了,少跟我们卷!”“做全职妈妈?你能保证称职吗?”
我皱眉,欲言又止。
小邵以为我支持她,抱住我的肩膀说:“还是请内行人来说说吧,照顾孩子,谁能跟家长比?估计家长是AI最难以取代的角色。”
“未必。”我不得不扫她的兴,“事实上,AI已经潜伏在你家,而且在某些方面可能比你做得好。如果你不思进取,家长的角色有可能首先被取代。”
此言一出,餐厅里鸦雀无声。
小邵用笑声打破沉寂:“说说看,AI潜伏在我家什么地方?”
我问:“你家用智能音箱吗?就是那种可以人机对话的播放设备。”
小邵说:“用的用的,我家用的智能音箱很方便,我们全家都很喜欢。”
我说:“信不信,你家的智能音箱有可能取代你的角色,至少可以取代一部分,要命的是,它可能比你做得更好。”
小邵摇头:“怎么可能?我会输给一个价格几十元的音箱?它会笑吗?它会拥抱孩子吗?孩子生病的时候,它会给孩子喂药吗?”
我说:“既然你不服气,那我们就来说道说道。”
智能音箱的功能在许多方面与家长类似,很容易成为孩子的“代理家长”。久而久之,亲子关系有可能变得疏远
我问小邵:“你会唱多少儿歌?你有信心解答孩子提出的所有古怪问题吗?”
小邵语塞。
我接着说:“你家的智能音箱连接着互联网,能播放海量儿歌,回答孩子的问题也是轻而易举。这方面,你肯定不是对手。”
同学小赵插话:“我家的智能音箱带屏幕,功能可强大了,不仅能播放音乐、听故事,孩子有数学题不会做也可以请教,只用几秒钟,标准答案就来了。这方面,我也不是对手。”
我说:“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家里有一个智能音箱,可以对孩子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因为只要有电有Wi-Fi,它就随时待命,而家长要上班、加班、出差,不可能随叫随到。这方面,家长也不是对手。”
我告诉老同学们,无论时代怎么变化,人内心对安全的需求是不变的。家长稳定的存在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如果家长的存在不够稳定,孩子就会选择与家长有关联的东西来寄托感情,智能音箱的功能在许多方面与家长类似,很容易成为孩子的“代理家长”。久而久之,亲子关系有可能变得疏远。
“我来讲一件发生在我家的趣事。”我说,“一天,我儿子在智能音箱上点歌,智能音箱回答:‘如果你要听这首歌,你需要先购买会员哦!’儿子听了很不开心,决定不听了。过了两天,他又去点这首歌,智能音箱的回应和上次只字不差。奇怪的是,儿子这次没生气:‘好吧,我用零花钱购买会员吧。’”
小邵问:“为什么他第一次不开心,第二次却乖乖买单呢?”
我回答:“因为他体会到了不变,不变就是稳定,稳定会让人产生安全感,人有了安全感就舒心,舒心就不焦虑。孩子只有不焦虑了,才会有动力做他该做的事。智能音箱的回答看似死板,但正是这种稳定的状态给了孩子安全感。由此我们可以反思,我们爱孩子,愿意为孩子做一切事,甚至放弃原则,究竟是给孩子安全感还是破坏安全感。”
我们可以说机器冷酷无情,但也可以理解为机器“情绪稳定”,而陪伴者的情绪稳定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同学小唐说:“我在手机上看过一个令人心酸的视频,一个幼儿园小朋友每天抱着‘天猫精灵’睡觉。问他为什么如此喜欢‘天猫精灵’,他回答:‘妈妈动不动就发脾气、打我,可是‘天猫精灵’从来不凶我。’”
我说:“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会有情绪波动,但机器不会。我们可以说机器冷酷无情,但也可以理解为机器‘情绪稳定’,而陪伴者的情绪稳定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北京师范大学曾对126所小学进行调查,让孩子们说出心中理想家长的特质是什么,选项有学历、收入、容貌、技能、社会地位、家庭背景以及情绪状态。结果,超过90%的孩子首选“稳定的情绪状态”。
同学小杨说:“昨天,儿子有一道题不会做,向我求助。我给他讲完题的解法,然后问他上课的时候为什么不认真听讲,为什么不先看例题。儿子烦了:妈妈,你能不能像咱家的‘小度’那样,只讲题,不唠叨?听儿子这样说,我居然有点恨‘小度’,因为我做不到情绪稳定、不唠叨。”
小邵气哼哼地问:“拿人跟机器比较,太不公平了!现代科技日新月异,难道有血有肉的家长会被淘汰吗?”
我笑着轻拍她的肩膀:“没有人、没有任何一种高科技能取代有血有肉的你!之所以说有些方面人不是智能音箱的对手,只是想证明,我们的家庭教育水平还有上升空间,应该虚心向智能音箱学习。”
小邵笑了:“听你这样说,我感觉舒服多了。快说说,我们应该向智能音箱学什么?”
我告诉老同学们,家长至少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向智能音箱学习:
1.及时回应孩子
没有孩子喜欢甩手掌柜型的家长。如果家长工作繁忙,可以选择电话回应、线上回应等方式,让孩子感觉家长就在身边。
2.改善陪伴质量
陪伴孩子时,家长要克制唠叨,少批评、多赞赏,必须批评孩子时,要对事不对人,事后不翻旧账。要经常带孩子从事线下活动,比如锻炼身体、散步、旅游等,缓解孩子对科技产品的依赖。
3.加强情绪管理
人的情绪不可能像智能终端那样稳定,但家长必须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辅导孩子做作业被气得心脏病发作、发现孩子早恋暴跳如雷、夫妻经常吵架、把消极情绪带回家……类似的情绪失控都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小邵笑了:“今天的聚会有收获啊!以前我觉得高科技是给人提供方便的,现在才知道它是催人奋进的!”
END
作者:小 单
编辑:壮青青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
第一时间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