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他们拿AI当私教玩出减肥新高度
借AI软件制定减肥方案 寻找运动搭子互相督促 参照官方指南均衡饮食
在杭州市,体重管理门诊已开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日常饮食中应注意营养搭配
山东省临沂市,一对运动搭子在国际雕塑公园跑步
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日前表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慢性病防治。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今年,减肥人群所用的方式方法较之前有新的趋势:有人让人工智能(AI)为自己制定减肥计划;有人严格参考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减肥食谱来摄入饮食;还有人将搭子文化带到减肥圈,在结识新伙伴的同时,也能互相督促。
专家表示,合适的减肥速度因人而异、因阶段而异,年轻人在减肥时可以咨询医学人士,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把AI当成“减肥教练”
细致沟通获取最优减肥方案
今年以来,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不少通过人工智能制定减肥计划的指令教程。有的教程点赞量达数万次,有网友在帖子下评论称,他最开始输入的指令较为简单,得出的减肥计划效果不好。按照教程输入的指令,得出的方案感觉更贴近实际情况。也有很多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他们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减肥的经历,相关词条多次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榜。
来自浙江宁波的95后吕瑞(化名)就是其中一员。她将人工智能软件作为工作和生活的辅助工具,尝试过用它做文档、表格,让它根据自己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还尝试过让人工智能来安排未来的行动计划。吕瑞发现,利用人工智能可以给她的工作和生活节约出大量的时间成本。
2024年年底,吕瑞的孩子出生了,产后她的体重一度达到了134斤,相比孕前重了10多斤。吕瑞希望恢复身材,并想到结合自身的情况,让人工智能软件帮忙定制一份减肥计划,其中包括了减肥食谱、运动建议、作息调整等内容。
在操作中,吕瑞发现需要不时给人工智能一些“指导”,才能让其整理出最适合的减肥方案。“最开始的时候,我把体重、身高等信息发给人工智能,它为我生成了一份适合减肥的家常菜菜单。但我平时很少自己做饭,就把这个情况又反馈给人工智能。它又生成了一份适合我执行的减肥方案。”
吕瑞坦言,人工智能只能作为辅助,最重要的还是靠自己的坚持。减肥期间,她偶尔想吃宵夜,但方案会提示她不吃或者避免高热量饮食。这种时候就需要个人自觉性来维持减肥效果。坚持下来后,她感觉效果不错。“我目前减重10斤左右,效果超出了预期。”
吕瑞表示,减肥不但改善了身材,还让皮肤变得更好了。此外,减肥后带来的自信,甚至让她感觉工作也变得更有效率。“人工智能变成了我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减肥‘搭子’,虽然它不是真实的人,但在和它的沟通中,我获得了鼓励和支持,得到了一些情绪价值,也增加了减肥的动力。”
90后山东姑娘杨帆(化名)说,今年2月时,她注意到国产人工智能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步,同时网络上有人推荐了让人工智能充当减肥助手的方案。“当时我办理的健身私教班快到期了,想着换一种新的方式,就决定尝试一下‘AI减肥私教’。”
随后,杨帆给人工智能下达了800多字的指令提示,其中详细介绍了她的身高体重、近期作息状况、日常饮食习惯以及平时的运动能力和伤病情况。杨帆在指令中,要求人工智能每天监督自己的饮食、运动情况,分析她每天饮食中可以改进的地方,并给出一套适合她的运动计划等。
随后,人工智能给杨帆生成了一套减肥计划,其中包括一周饮食食谱以及周一、周三、周五三天的运动项目等。
在实践中,杨帆发现有时会出现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情况。“人工智能会给我生成每天饮食的菜谱,但食谱中的一些食材在我生活的地方不方便买到。后来我在和人工智能沟通时,提示它要参考一些超市的采购范围,并优先按照北方常见家常菜进行推荐。”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杨帆的体重降低了三四斤。
搭子风刮到减肥圈
增加运动频率还能交朋友
北京市民黄威是一名90后白领,常年在位于国贸的一间办公室工作,久坐且缺少运动让其体重飙升至170斤。“前段时间体检,我被告知出现了中度脂肪肝,医生提醒我一定要好好运动,避免情况恶化。
之后,黄威下定决心要好好锻炼。“我买了新运动鞋,想着每天下班后要去家附近的公园跑步。”但没几天,黄威就发现跑步的动力不足了。“每天上班非常辛苦,下班之后已经感觉很累了,到家就想着躺在床上好好休息,没想到一段时间后体重反而长了3斤。”
黄威想到,此前他曾在社交媒体上找过旅行搭子,双方年龄相近,兴趣相投,旅行结束后还保持着联系。“我就想,能不能找一个运动搭子呢?”
黄威将自己的运动习惯和可以运动的时间发到社交媒体,很快就有网友联系他,希望组队减肥。“我们一开始约在朝阳公园跑步,最初我配速不如搭子,他就会跑慢一些等等我,我则努力追上对方,很快我的速度就和对方差不多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我俩每周都有三四天一起跑步,每次能跑6公里左右。”
黄威表示,他现在的身体状况比前段时间好了很多,嗜睡、食欲不振等情况都有明显改善,“前段时间我去医院检查,发现肝功能的几项指标都达标了,我把这个消息发给了运动搭子,他也为我感到高兴。如今我运动的积极性也更足了。”
来自广东的00后牛婷(化名)告诉北青报记者,她近期空闲时间较多,因此到健身房办理了健身卡,希望减肥的同时,也趁着年轻把身体锻炼好。
最开始牛婷更倾向于独自健身,“我当时觉得一个人健身,没有人监督会比较自在。但又常常给自己找偷懒的理由,结果一周只去了一次。减肥效果不好的同时,也觉得浪费钱。”
牛婷想到了如今盛行的搭子文化。今年3月,她在住处附近的公告栏中张贴了寻找减肥搭子的信息,希望可以找到一个搭子互相监督,一起多去健身房。
“我在发布的信息中介绍了自己的性格特点,说明了我是在哪家健身房办了卡,能去健身房的时间以及我的健身计划。”牛婷回忆说,这之后她先后收到了3个人的回复。但在沟通中,牛婷发现一个人是广告推销者,还有一个人和牛婷年纪相差较多,性格差距也比较大。最后她选择了一位和她年龄相近,也聊得来的女生作为健身搭子。
找到搭子后,牛婷感觉自己去健身房的频率明显增加了。如今她平均每周会去三四次,体重在这期间下降了约8斤。“我们会互相监督,我的搭子也得到了想要的健身塑型效果,彼此都有收获。”除此之外,牛婷还和搭子结为好友,“我们会一起聊聊身边的事情,相约一起健身后再去附近吃好吃的,我俩最近几乎把附近的美食都吃遍了。”
在牛婷看来,减肥最主要的目的,是让自己快乐、健康,“有动力享受这个过程是最重要的,这也是搭子的意义所在。我希望将这件事坚持下去,完成这种挑战还挺有成就感。”
参考国家版减肥食谱
精准控量能达到更好效果
2024年,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旨在发挥现代营养学和传统食养中西医联合的优势,将食药物质、新食品原料融入合理膳食,针对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提供食谱套餐示例和营养健康建议,提升膳食指导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食谱细化到了全国不同地区的食谱示例,并备注了食谱的“总能量”。例如,东北地区的春季食谱有“铁锅炖鱼”“菜包饭”,西北地区的食谱里有“臊子面”“油泼面”。
据介绍,《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所推荐的食谱有多个特点。首先是鼓励主食以全谷物为主,适当增加粗粮并减少精白米面摄入。第二是保障足量的新鲜蔬果摄入,但要减少高糖水果及高淀粉含量蔬菜的摄入。第三是优先选择脂肪含量低的食材,如瘦肉、去皮鸡胸肉、鱼虾等。最后,食谱优先选择低脂或脱脂奶类。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发布后,“国家推荐的减肥食谱”多次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榜,不少网友表示,希望按照国家的指导,在日常饮食中注意营养搭配,达到健康减重的效果。
来自河南郑州的孙七七(化名)就是其中的一员,她告诉北青报记者,此前在考虑减肥时,正好看到网络上有人在推荐《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感觉其中的食谱搭配很均衡,就决定进行尝试。
尝试一段时间后,孙七七放弃了。她回忆说,当时她弄错了食谱每天的分量,导致吃得分量过多。后来她才注意到,《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中推荐的食谱分成3个能量水平,经过调整后,她选择了每天摄入约1200千卡的食谱,控制了每天摄入的食物分量,“使用的每种食材,我都会按照《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的食谱,用专门的秤来称量,误差控制在1克以内。”
“这样一来,每一餐基本能吃饱,处于一个不撑着,也不饿着的状态。此外我还尝试了不同地区的食谱,比如3天吃华北地区的推荐食谱,再尝试2天西北地区的推荐食谱。后来发现西北地区的食谱最符合我的口味。”孙七七说,在她看来,《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所推荐食谱最大的好处就是精准,“我可以按照食谱的推荐分量给食材称重,精准制作每天食物的分量。”
在第二次尝试期间,孙七七严格按照推荐食谱的要求饮食,取得了良好的减肥效果。“我在尝试之前,体重超过145斤,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体重降到了137斤,减重8斤左右。”
·专家观点·
减肥速度因人而异、因阶段而异
长期从事肥胖等方面研究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陆迪菲教授告诉北青报记者,评价减重效果的指标并非只有体重,四肢肌肉量的维持、体脂率的好转以及脂肪肝、高血压、2型糖尿病这些代谢合并症是否改善等维度都可以作为评估的指标。因此减肥并不只是看体重是否达标了,而是要多维度地评估和衡量。有的人可能通过一些比较极端的方法短期、快速减低了体重,但随着此后生活方式的恢复,体重又迅速长回去,此时长回来的主要是脂肪,这就是没有实现健康、科学的减重。
陆迪菲介绍,对于一些体重基数较大的人来说,一周减重1公斤左右比较合适;有的人体重指数处于大致正常范围,这些超重人群一周减0.5公斤就很理想;有的人可能刚开始减肥快一些,后面减肥效果会慢下来。所以,每个人适合的减肥速度是因人而异、因阶段而异的。但无论如何,年轻职场人在减肥时都可以咨询医学专业人士,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我近期也尝试使用人工智能软件来制定减肥计划。”陆迪菲说,“我在软件中输入了身高体重等信息,然后让软件生成一份食谱。在我看来,这份食谱整体上来说是靠谱的,但人工智能可能会出现不理解人类需求的情况。比如我告诉人工智能,我每天工作很忙,它仍会推荐下午进行水果加餐,这种情况就需要和人工智能进一步说明,让它调整。”
在陆迪菲看来,用人工智能作为减肥助手,需要使用者对个人的身体特点、减肥计划、营养状况等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然后再利用人工智能按照个人情况生成减肥计划。“在这个过程中,使用者也可以去和医院的专业医生咨询,根据使用者的情况,对减肥计划做进一步的调整改善,让减肥计划取得最好的效果。”
针对一些年轻人将搭子文化引入减肥活动的新趋势,陆迪菲非常认可。她表示,日常的接诊过程中,一些得到了积极鼓励的减肥者,在减肥时效果会明显比别人强。对于现在一些走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寻找减肥搭子能够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减肥激励,促进共同减肥。此外,陆迪菲表示,年轻人也可以在家人中寻找合适的搭子,比如夫妻、父母子女一起减肥,“一家人吃一锅饭,一起参与到减肥之中,彼此鼓励,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