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金融推理分析师30秒即可完成人类团队30天的工作,且数据经过层层核验,保证准确。5月23日,在徐汇区“模速空间”举行的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人工智能金融产业研究院暨孵化器揭牌仪式上,研究院团队发布多个核心成果。
研究院院长邵怡蕾介绍,团队研发的多模态、去幻觉、推理增强型金融推理大模型SmithRM,嵌入“金融推理思维链数据库”“政策-行业-公司多源多态数据池”,为智能信贷、金融分析以及风险控制等场景提供自主可控的技术底座。同步发布的金融智能评测基准FinAR Benchmark,用于评估各类通用大模型以及金融垂类模型在财务理解、逻辑分析和基本面判断任务中的综合能力,这一评测体系不仅填补了国内金融推理能力量化评测的空白,同时也为监管机构、金融企业选型部署大模型提供了系统性参考。
金融智能体家族SAIFS-F4同步亮相,包括AI Jason(金融分析师智能体)、AI Alex(风控与合规模型治理智能体)、AI Jay(政经宏观分析师智能体)、AI Emma(数据科学家智能体)。这些智能体将重构金融中后台的知识劳动逻辑,构成新智能金融系统中的“数字协作者群”。
研究院金融大模型实验室副主任汪俊霖在现场演示AI智能体Jason,仅用30秒即完了某上市公司一份长达44页、18947个字的信贷报告。其中所有数据均通过幻觉检测器的核验,达到0幻觉,并带有准确数据引用来源。
现场展示了两个AI+金融应用场景。研究院与农行上海市分行共建的智能信贷与宏观分析两大示范场景,借助金融智能体体系SAIFS-F4,实现“数据-模型-场景-反馈”闭环。
记者从会上获悉,新成立的研究院获徐汇区大力支持,聚焦可信金融垂类大语言模型研发、人工智能金融示范场景打造及金融语料库建设,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在徐汇区政府、农行上海市分行、华东师范大学的三方协同下,孵化器将加速构建“金融科技大模型研发-场景验证-产业转化-生态孵化”的全链条闭环,助力上海建设全球金融科技中心。
同日,“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人工智能金融应用创新中心、西岸联合科技金融实验室揭牌。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孟钟捷表示,学校将依托研究院聚焦三大战略支点发力,即锻造核心技术高地,攻关金融科技底层技术,为金融安全装上“中国锁”;创新产教融合范式,以“学科交叉+场景驱动”培育复合型人才,打造创业孵化全链条;构建兼顾创新与伦理的评估体系,输出人工智能治理“上海经验”。
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同步发布“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高质量服务人工智能产业的十条举措”,坚持将支持人工智能产业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方向,构建“政府+农行+配套服务”的科技金融服务生态体系,开创服务人工智能企业“投行+商业银行+交易银行”的特色模式。同时,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发布模速贷产品,推出“一园一策”批量服务模式,重点服务模速空间内人工智能企业。
“模速孵化力论坛”同日举行。论坛以“AI引力场,从原点到爆发”为主题,汇聚六大孵化器与加速器的领军人物,共同探讨AI时代创业生态的构建与发展路径,论坛还发布了“星图构想”,展望AI创业生态的未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