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2025阿里云中企出海峰会上,Vidu、Question.AI、LiblibAI等头部AI应用与阿里云合作,在海外市场跻身第一阵营。
这显示出阿里云与字节跳动(以下简称“字节”)旗下火山云在AI商用选择上的巨大不同:2025年来,阿里云加速打造全球云计算一张网,在全球每个节点部署全栈AI能力,增强出海合规、服务和生态团队建设,全力服务出海中企。
而火山引擎首倡“区间定价”模式,豆包1.6大模型调用成本降至豆包1.5深度思考模型或DeepSeek R1的三分之一,势要在AI Agent商用元年,抢占更多市场份额。(详见财中社)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阿里云当下的状态,和一年多前完全不同。
2024年5月15日,火山引擎曾通过主力大模型降价,掀起了大厂主力大模型的降价潮。当日发布会上,火山引擎宣布升级火山方舟、应用服务、机器学习平台、云底座的同时,一口气发布9款大模型,并巨幅调降主力大模型调用价格:豆包pro 32k模型推理输入定价降至0.0008元/千tokens(文本基本处理单元),较同业价格“断崖式”下降99.3%;豆包pro 128k模型正式定价0.005元/千tokens,较同业价格低95.8%。
豆包降价后的5月21日,阿里云宣布通义千问主力模型Qwen-Long直降97%(0.0005元/千tokens)。降价后,阿里巴巴(09988,以下简称“阿里”)通义模型约为GPT-4价格的1/400,击穿全球tokens底价的同时,较之5月15日豆包大模型的0.0008元/千tokens,价格又降了30%+。
但6月11日火山引擎Force原动力大会上,豆包1.6大模型调用成本降至豆包1.5深度思考模型或DeepSeek R1的三分之一后,阿里、腾讯(00700)、百度(09988)均未跟进。
有分析认为,一方面是当下国内头部大模型正快速收敛至通义、豆包、DeepSeek等少数,与零一万物创始人李开复所预判的趋势相似;另一方面则是阿里云、腾讯云与火山引擎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
阿里2025财年Q4(2025自然年Q1)财报显示,受益于公共云业务加速增长,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七个季度三位数增长,阿里云单季营收301.27亿元,同比增长18%,创三年最快增速;经调整EBITA同比增长69%至24.2亿元,运营效率显著提升。
这也意味着,阿里云在阿里集团CEO及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及CEO吴泳铭的亲自坐镇下,正克服宏观中观等各种不确定因素,重回快速增长趋势。而基于对AI和阿里云未来的笃定看好,吴泳铭进一步提出,阿里未来三年投入超3800亿元建设云和AI基础设施,其投入之巨,所图自然更大。
腾讯云亦如此。
早在2022年12月,腾讯创始人马化腾曾在内部员工大会指出,腾讯云过于追求市场份额的“大集成”作风过急。此后,腾讯云放弃“集成”各方以追求更大市场份额的做法,从增加收入转向提高增长质量,从而提升利润率。(详见财中社)
2024年年会上,马化腾用接近“浮出水面”形容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的进步,并预测CSIG 2025年“有很大机会能够稳定浮出水面,形成一片大陆”。2025年一季度腾讯财报显示: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同比增长5%至549亿元,其中云服务收入增长明显。在企业服务领域,腾讯云音视频解决方案接入大模型后内容生成效率提升40%,连续七年国内市场份额第一。(详见财中社)
而火山引擎总裁谭待,虽早在2021年就为火山云定下1000亿元年营收目标,IDC 统计也显示2023年国内云端大模型调用量,火山引擎一家占了 46.4%,比二三名加起来都多,但火山引擎2024年约100亿元营收,市场份额尚未进前三。
重磅“玩家”们所处的位置不同,云计算市场的竞争虽依然激烈,但各家所取的策略已悄然“分野”。
出海,只能是出海
对阿里云来说,2024年以25.53%份额领跑亚太市场,超过第二名与第三名总和,但“亚太绝对龙头”并不能让其满足。
Gartner数据称,阿里云在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市场份额保持全球第三,2025年以约9.5%的份额位列亚马逊(AMZN)AWS(38.92%)、微软(MSFT)Azure(21.07%)之后,超过谷歌(GOOG)云(6.1%)。在全球市场与AWS和Azure较大的份额差距,是阿里云的“意难平”。
也是基于此,在AI的巨大变量面前,阿里云准备发起更大的冲击。而除了“全球云计算一张网”的海外扩点、三年投入3800亿元的高额预算之外,阿里云将出海视为第一选择的布局佐证还包括“合规”。
历年积累之下,阿里云已获得超过150项全球安全合规认证,包括德国C5云安全认证(全球唯一完整覆盖基础+附加要求的云厂商)、新加坡银行业OSPAR认证(全球首家公共云厂商)及欧盟GDPR全系列认证,构建最严苛合规护城河;并在隐私保护领域实现“全满贯”:ISO/IEC 27701、ISO/IEC 29151、ISO/IEC 27018、BS 10012四大权威标准全部通过,为全球用户提供最高等级数据保护。
在“合规”上投入如此之大,只有出海才能将上述投入转化为潜在营收。
埃森哲报告显示,2023年,企业对云治理五大支柱的实施优先级排序为:成本效益(30.6%)、安全合规与稳定性(并列第二)、高效性能与卓越运营。但到了2024年,上述优先级发生了显著变化,安全合规以39%比例跃居首位,稳定性以32.9%紧随其后,成本效益降至15.9%。
出海,也只能是助力中企出海,才能更好扩大阿里云的市场份额,并保持2025年一季度的快速增势。
AI叠加出海的想象空间
在阿里云看来,随着中国云基础设施和中国大模型的不断成熟,中国AI得以在海外快速落地。一方面,新兴AI原生企业自创办起,就基于阿里云全球节点和领先的AI产品,为全球用户提供多样化的AI应用;另一方面,传统企业通过接入通义大模型升级产品,加速开拓海外市场。
生数科技商业化副总裁王川表示,借助阿里云AI基础设施,旗下视频生成应用Vidu已覆盖200多个国家与地区,B端服务客户数量及调用量环比增长300%,业务覆盖泛互娱、广告电商营销、动漫短剧、文旅、硬件等多个领域。
而基于阿里云全球一张网,生数科技打造海内外统一的技术架构:阿里云跨地域、云边端一体化的弹性资源池,帮助Vidu能够平滑应对流量的峰谷变化;基于阿里云推理加速技术(DeepGPU),相比IDC同等算力下, Vidu生成不同分辨率的视频速度提升10%+;借助阿里云提供的高性能存储带宽、容器服务 ACK 和镜像仓库ACR服务能力,Vidu模型预热时间缩短50%;基于阿里云全球覆盖,稳定、高效、灵活的跨地域组网能力,就近接入可降低时延40%以上,为Vidu提供高可用的全球网络。
全球用户访问量已超1亿、国内第一个AI原创图像社区——LiblibAI,也基于阿里云从全球基础设施、模型训推到业务部署、数据分析等方面构建了全球统一的云原生技术架构:阿里云海外基础设施的合规能力,保障了LiblibAI海外业务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合法合规性,支持图像生成服务在多个国家顺利落地,顺利承接全球流量的快速增长;基于阿里云OSS等技术,PB级数据通过冷热分层得到存储,Flink与Maxcompute通过数据实时计算与分析,帮助LiblibAI快速决策,同时PAI-Rec提供了最佳搜索推荐策略。在社区层面,LiblibAI通过接入通义系列模型实现多模型并发调用与推理成本控制。目前,LiblibAI的海外上线效率提升60%,研发运维效率提升79%,版本迭代实现90%加速。
“今天,AI叠加出海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中国企业不缺能力,缺的是走向海外后快速找到基础能力的机会。”阿里云智能集团副总裁、公共云事业部首席架构师韩鸿源说,“阿里云作为领先的AI云,要把中国企业习惯和依赖的基础能力在国内和海外广覆盖,帮助中国企业在海外顺畅开展业务。”
IDC的最新报告称,2024年中国AI基础设施(AI IaaS)市场份额,阿里云占比23%,位列中国市场第一,超过第二名和第三名总和。近日,阿里云将于马来西亚和菲律宾新增数据中心,全球基础设施布局将扩展至29个地域、90个可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