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公众号运营者钟某为博取流量,利用AI生成“上海海啸预警,30万居民撤离”等虚假信息,引发公众恐慌,最终被警方依法拘留。AI的广泛应用,为虚假信息的批量生产和病毒式传播提供了“温床”,给社会治理带来挑战。面对AI技术滥用风险,既需监管系统及时回应,也需各方协同共治。近日《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人工智能安全治理迈入制度化、全局性治理新高度。接下来,监管部门应加快建立生成式内容标识与溯源机制,强化跨部门执法,严厉惩治违法行为;平台须履行主体责任,完善全流程内容治理,加强技术审核,畅通举报渠道。此外,公众也需提升信息甄别能力,理性辨别信息,积极行使监督权利,共同维护清朗网络空间。(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时 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