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季度的「AI 100」双榜单已经出炉。
AI产品正迎来竞争变数最多的时期,互联网巨头的全产品矩阵布局正形成生态优势,而初创公司也选择切入不同的细分人群,围绕目标用户优化产品体验,力求成为下一个“Cursor”。
△榜单发布原文
几个关键数据展现的趋势,值得特别关注:
瓶颈已显:Web端AI产品总访问量和MAU在上一季度处于增长停滞状态,数据持平在6亿和1.3亿人次,其中头部产品数据普遍出现轻微下滑。
多点开花:AI产品用户规模和用户活跃的增长引擎从通用头部产品转变为长尾的高细分产品,一批上线半年内的应用迅速成长为腰部产品,AI健康等新兴赛道表现令人瞩目。
Agent产品价值验证:以扣子空间、百宝箱等为代表、侧重Deep Research的综合化办公Agent和以RoboNeo、小云雀等为代表,侧重特定行业Know-how的垂直赛道Agent用户增长十分亮眼。
这些趋势背后,释放出怎样的行业信号与变局?
基于自有数据平台,量子位智库对1000+款AI产品(涵盖Web与APP双端)进行了系统观测与分析。
以2025年9月为观测节点,从用户规模、用户新增、用户活跃与用户粘性等多个维度切入,试图还原当前AI产品真实的竞争生态。
APP端AI产品现状1、用户规模TOP 10产品
从用户规模(APP端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下载)维度看,TOP 10产品包括:
总体而言,用户规模数据量级在1000万以上的共有23款产品。
2、用户新增TOP 10产品
从用户新增(APP端2025年9月新增下载)维度看,TOP 10产品包括:
AI APP的下载量呈现复苏态势。2025年9月,APP端AI产品总新增下载超过1.66亿,相比6月的1.3亿上涨超27%。
新增千万级产品包括豆包、夸克、即梦AI、腾讯元宝四款产品。9月的新增百万级产品共24个,相比6月(16款)增长明显。
3、用户活跃TOP 10产品
从用户活跃(APP端2025年9月DAU)维度看,TOP 10产品包括:
AI APP的活跃用户实现跨越式增长。今年9月平均每天有近3亿人次在使用AI APP,数据相比6月增长近50%。
头部产品的DAU持续稳定,共8款产品DAU超千万。其中,WPS突破6100万,TOP 2至TOP 4的QQ浏览器、豆包、DeepSeek、夸克均超过2200万。
腰部以上产品是活跃用户增长的主要贡献者,DAU在百万级以上的产品从6月份的15个增加至20个。
APP端AI产品现状分析
APP端AI产品市场的头部集中化态势有所减弱,中腰部产品的下载量和日活用户数量提升明显。
无论是今年累计下载,还是9月的新增下载,TOP 5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都从第二季度的超60%降到50%以内。
豆包和夸克是9月唯二新增下载量超两千万的APP产品,这两款国民级AI APP前三季度累计下载均在2.3亿以上,断层领先于其他产品。
在赛道层面,智能助手类产品前三季度累计下载量超过5亿,日活用户数超过8100万,在APP端AI产品总体占比约为33%和32%,依旧领先其他赛道,但比重较第二季度时皆有所下降。
AI效率办公类产品2025年累计下载量也接近5亿,领先于AI创作(近2.7亿)和AI文娱生活(近2.6亿)赛道。
AI生活赛道下的AI健康细分赛道,值得特别关注。其中,蚂蚁AQ和字节小荷AI医生发布仅两个月,累计下载量已分别达到近1400万和近200万。
Web端AI产品现状1、使用规模TOP 10产品
从使用规模(Web端2025年9月总访问量)维度看,TOP 10产品包括:
访问量千万级的Web端AI产品依旧维持在10款,DeepSeek、豆包和夸克的访问量位列前三。TOP3产品访问量在整体Web端AI产品中占比达到47%。
与数据趋于稳定的DeepSeek和夸克相比,TOP3中的豆包9月访问量达到8500万,比6月份增长约2500万,后劲十足。
百度AI搜索9月份的访问量相比6月增长超1800万,涨幅达到74%。
2、用户活跃TOP 10产品
从用户活跃(Web端2025年9月独立访客数)维度看,TOP 10产品包括:
MAU百万级产品共有19个,内部位次有所变化。百度AI搜索的月活数据连续两月显著增长,稳定在千万级梯队,也取代通义,占据活跃用户的TOP2位置。
豆包Web端6月时月活用户约820万,9月已突破1000万。
3、用户粘性TOP 10产品
从用户粘性(Web端2025年9月人均访问次数)维度看,TOP 10产品包括:
用户粘性的TOP 10被AI办公效率应用和AI智能助手应用“垄断”。
莫高设计以9.5次的平均访问次数领先DeepSeek等其他AI产品。人均访问次数在5次以上的一共有23款产品。
Web端AI产品现状分析
9月Web端AI产品总访问量超过6亿,相比于6月的5.7亿有所增长;总活跃用户数约为1.24亿,和6月相比基本持平。
头部Web端AI产品的访问量和活跃用户都有所下滑。访问量TOP 10的门槛从6月的1900万下降到9月的1700万,月活TOP 10的门槛也由370万下降到340万。
一方面是因为,头部产品本身普遍推出桌面端。
以夸克和豆包为开端,从“工具”向更有助于系统(截屏、全局快捷键、消息推送)和数据(自动采集文档等)深度集成的沉浸式“工作台”转变。
在全球范围内,类似Perplexity Comet和Arc的AI浏览器形态目前热度更高,在国内对标为QQ浏览器和夸克浏览器。
现有代表是Kimi的OK Computer模式和阶跃星辰的桌面伙伴小跃。
预计未来AI产品的桌面端会在定位上和Web端进一步区分,桌面端基于Agent,侧重执行,Web端则侧重相对简单的信息再处理。
另一方面是因为,有相当的流量被AI Agent或者Agentic类产品分走。
作为新兴赛道,Agent品类在本次旗舰100榜单中共有7款产品入围,其中扣子空间、蚂蚁百宝箱都是发布首次即入榜。
由于能够端到端交付成果,并以Web端曾主打的AI搜索为核心亮点,AI Agent类产品不仅挤占了Web端头部产品的空间,也对AI搜索、AI写作、AI PPT等多个效率类细分赛道进一步挤压。
除效率类外,平面创作类细分赛道的流量也明显受到了星流和RoboNeo两款创作类Agent产品的影响。
专属AI产品从业者的实名社群,只聊AI产品最落地的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