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0月19日讯(全媒体见习记者 宋科铖)山风卷着雾气,从天门山99弯的峭壁间呼啸而过。银色的AI赛车贴着护栏掠弯,在云雾间划出一道细光。10月18日,Hitch Open世界AI竞速锦标赛总决赛在张家界落幕。清华大学极限竞速战队凭借16分10秒838的圈速成绩,摘得桂冠,并刷新AI山路竞速世界纪录。
在观众的掌声与欢呼尚未散尽时,记者注意到,在清华大学极限竞速战队工作站,来自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的23级硕士生戚笑景,仍紧盯屏幕,目光专注。
从零到一,造“伙伴”的过程
这台“有灵魂”的AI赛车,从最初的仿真模型到真实赛道的每一次转弯,经历了无数次实验与重构。“我们先在仿真环境中建模、测试算法,再将程序移植到底盘上,一颗螺钉、一条线缆地搭建起来。”戚笑景向记者介绍起了这辆赛车的诞生过程,“直到它能一圈一圈地稳定跑下去,才放上赛道。”
清华大学极限竞速战队在起跑线前调试赛车
在团队的协作中,清华大学极限竞速战队展现出惊人的科研速度,与对彼此间的信任。
“我们的执行效率非常高。遇到问题,饭桌上刚聊完,马上有人联系快递、有人协调厂家。几句话的工夫,问题就解决了。”由机械组成的AI赛车,就这样在戚笑景和他的队友们的配合下“长出了血肉”。
彰显个性,长出灵魂
“第一次看到它在这样的环境下实物跑动,我觉得非常兴奋,像是自己的理论被注入了生命。”戚笑景告诉记者。对他而言,这辆AI赛车不仅是一台机器,更像一个并肩奋战的“战友”。
“我们跑下16分的纪录那一刻,激光雷达的盒子其实在第一个隧道就掉了,后面还有六七公里的山路。但它坚持跑完了。”戚笑景回忆说,“那一刻我觉得它真的有了灵魂。”雨雾、山风与机器轰鸣交织在一起,理性与情感的界限似乎被悄然模糊。
“AI在我们眼中是亲切的,因为它带着我们的印记。比如在一次下雨测试中,它在弯道上会做出一个漂亮的漂移动作,看上去像在‘耍帅’,有自己的个性。”戚笑景对记者说道。
战队成员讨论赛车存在的问题
这份“个性”背后,是清华战队在安全机制上的反复打磨——从防护系统到容错算法,每一次试跑都写满了他们的细心与耐心。“我们写了非常齐全的意外保障机制。当AI遇到意外时,它会自动纠偏;如果确实无法应对,它会选择安全停车。”戚笑景解释。
这场比赛,对戚笑景而言,不仅是速度的较量,更是一次科研方向的延展。“这次经历为我们积累了在复杂环境中进行定位和导航的经验,也为我们未来探索AI决策与规划打下了基础。”
人与AI的“成长弯道”
当话题回到“人和AI”的关系,戚笑景语气放缓,带着思考的温度。“我认为AI在未来可能会具备一定的主体性。当它发展到一定程度,我们或许需要重新定义它的‘身份’,思考它是否也该享有类似人类的权利与义务。”
比赛结束,天门山的山雾已散。AI赛车静静停在终点处,车身上仍挂着细碎的雨珠。那一刻,这位年轻的工程师,也看到了自己与AI一同成长的模样。他们教AI如何冷静、如何判断风险,而AI,也在教他们如何专注、如何面对未知。
天门山的99道弯,不仅见证了一场极限竞速,更成为人与AI共同进化的隐喻——不是人类战胜机器的胜利,而是人类与智能,在一次次极限试炼中,彼此磨合、共同成长的“未来弯道”。
作者:宋科铖
责编:潘华
一审:潘华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