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图”是36氪新推出的轻量化数据图文栏目——以数据透视趋势,以图片呈现要点。"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data."
作者丨丁卯
自ChatGPT出现以来,全球AI热潮席卷资本市场。中国市场逐步形成“硬件先行、算力跟进、自主可控”三大AI投资主线。
主线1:硬件先行,聚焦“卖铲人”
2023年,海外大模型加速迭代推动算力需求爆发,英伟达AI芯片供不应求。市场迅速聚焦其本土供应链,中际旭创、胜宏科技、麦格米特等供应链龙头作为高确定性“卖铲人”,股价率先启动,并催生首轮AI行情。
以光模块龙头中际旭创为例,其股价在2023年涨超300%,迄今累计涨幅已近25倍。
36氪制图
36氪制图
主线2:算力跟进,本土云商的海外映射
2024年,DeepSeek面世,中国本土大模型跻身世界前列,市场情绪随之转向国内算力需求的爆发。
36氪制图
市场认为,阿里等云商有望复制23年海外巨头的增长路径,迎来云业务放量。同时,开源模式下,AI原生应用推进加速,互联网巨头也因全栈AI能力和入口优势,有望率先突围。
36氪制图
受益于此,阿里等投资逻辑切换至科技成长,迎来价值重估。2024年下半年以来,阿里港股上涨近1.5倍。
36氪制图
36氪制图
主线3:自主可控,国产芯片崛起
与此同时,英伟达一家独大与摩擦加剧引发算力供应链风险,国产芯片替代升温。加之2025年下半年,头部芯片企业实现技术突破,为替代奠定基础。而此时英伟达却因安全问题在国内节节败退。
寒武纪、海光信息等芯片龙头业绩预期明确,推动股价爆发。25年下半年以来,寒武纪累计涨幅超过150%,而24年10月至今更是涨近6倍。
至此,中国AI投资版图清晰,三条主线层层递进、交叉验证,共同构建起完整的投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