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从消费电子到医疗健康,从工业制造到节能环保,人工智能无疑稳居舞台中央。深度仿生灵巧手精准抓取、智能电视自动调节画音效果、心脏植入设备远程监测、外骨骼机器人助老助行、AI加速药物筛选、医疗大模型全流程问诊、数据建模助推自动化、楼宇智能运维减排增效……这些创新清晰绘就了一幅AI全面赋能产业的“路线图”。
而在与民众健康休戚相关的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这一焦点之地,正在上演哪些创新实践,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故事?
缘起:从生活AI到生命AI
近年来,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人工智能正在加快重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运作方式,对夯实实体经济、提升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拥抱AI,已经从“选择题”变成了“必答题”。
前段时间,国家数据局公布了一组数据:中国AI专利已占全球总量的60%,生成式AI用户规模突破5亿。这不仅彰显了中国在AI领域的创新实力,更反映出企业和个人正在全面拥抱智能时代。
海尔正是这场变革的积极参与者。2025年,是海尔AI应用的元年,也是其全员全面全流程拥抱AI的起点。
战略明确,落子坚定。海尔智家“AI之眼”全面升级智慧家庭,推动家务无人化,让智能家电真正拥有了主动服务于人的能力。而在刚刚落幕的进博会上,海尔大健康生态品牌盈康一生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医疗和科研领域的最新成果。
在现场展示的未来医院场景中,AI不仅赋能院内的智能问诊、肿瘤治疗、用药管理等环节,还延伸到院外的生物制药、用血管理等场景,实现“院内+院外”全链条升级,构建起完整的智慧医疗生态。在未来科研场景,“AI之芯”驱动爱德蒙生物样本库迭代,实现对血液、细胞等生物样本的全程定位、智能追踪和状态预测,开启科研精准探索新纪元。
从生活AI到生命AI,这既是技术发展的必然,更是企业使命在延伸。
正如《基业长青》一书中写到的,“伟大企业的其中一个特质就是有利润之上的追求。”对盈康一生而言,这一追求就是“做难而正确的事”——聚焦那些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以科技与服务创新守护人类健康。
这也正是盈康一生本届进博主题“AI in Care,因AI盈康”所诠释的核心:通过AI技术把对用户的关怀传递出去,同时塑造从产品、服务到研发、生产全维度智能化的品牌形象。
赋能:AI深入场景,重塑医疗价值
10月底,一则新闻引爆了全球科技圈。
英伟达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创下全球记录!这一“里程碑”数字,远不是市值终点,更象征着全球产业权力转移的“新起点”。
这也再次证明,AI正在加速重构未来产业版图。
其实,早在Deepseek爆发之前,盈康一生就已在前瞻布局AI创新应用。2019年,旗下海尔生物启动数智化转型。2021年,旗下盈康生命开启医疗服务AI化进程。2025年进博期间,盈康一生发布了盈康大脑-IncGPT大模型,加快夯实产业发展的AI底座,为场景方案的数智化创新提供关键技术支撑。经过六年的深耕,人工智能已经全链路融入产业、赋能产业。
在生命科学领域,AI融入产品和场景创新,实现了物联网设备从“互联”到“智联”的迭代,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智慧用药的人工成本和出错率分别下降50%;科研用户实验周期缩短40%;城市智慧用血周转天数缩短到5.5天。
在临床医学领域,AI重塑患者全流程就医体验,实现智能客服、智能问诊、影像诊断、靶区勾画、手术3D可视化、全病程健康管理等12个节点的智能化,通过全流程AI陪伴打造一家“不一样的AI医院”。
在生物科技领域,AI与大数据模型赋能创新药研发,全球首创血友病单抗药SR604就是利用AI模型,从上万种突变体中精准筛选出高亲和力抗体,将原本需要数年的筛选工作大幅缩短,加快推进到Ⅱb期临床试验。
可以说,在盈康一生,IncGPT大模型等AI技术与产业应用场景已经形成了跨界赋能、协同优化、共同进化的良性循环。
国家“十五五”规划建议也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强人工智能同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相结合,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制高点。重应用导向、重跨界融合,正成为AI发展的核心方向。
而这场AI对应用场景的跨界赋能,本质上是一场“认知革命”,对此,盈康一生打破了对学科边界的固有认知,展现出产业融合的无限可能。
共生:AI开放协同,迈向产业生态
Meta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曾预测,未来人类将生活在拥有数亿、甚至数十亿AI智能体的世界中。在中国,这一趋势也同样明显,头部综合类AI原生应用智能体数量早已超过10万个,而且还在呈指数级增长。
然而,在AI加速全球产业重构的当下,大健康领域竞争格局已经发生了深刻转变。产业竞争不再是单一企业或单一技术的比拼,而是升级为以协同开放、跨界共生为特征的生态体系的整体较量。
为此,盈康一生选择了走一条“不一样的AI路”:以场景聚生态,专注做价值的“链接者”与“放大者”。这也形成了盈康一生在AI“跨界赋能”上的最大特色——构建开放式的“货架”生态系统,将行业引领的AI产品都置于生态之中。
现在,这条“不一样的AI路”越走越宽。从CMEF上携手科大讯飞、联影医疗等企业发布“AI创新应用平台”,再到进博会上联合微软、阿里云等科技巨头,盈康一生始终扮演着生态“链接者”的角色。这一系列行动,无不指向一个清晰的战略导向:通过“跨界共生”,驱动大健康AI产业建圈强链。
与此同时,产业生态创造的价值合力也在逐渐显现。例如,旗下山西盈康一生总医院启动了智能交互平台试点,融合人工智能、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技术,深度对接医院信息系统,为出院患者提供全周期健康管理,真正做到“离院不离网”。
从“跨界赋能”到“跨界共生”,盈康一生完成了一次生态进阶。
回顾盈康一生的AI战略,本质上是一场以“场景”为锚点、以“生态”为场域,以“关怀”为内核的深度进化。它超越了单纯的技术叠加,构建了“价值引领-技术支撑-场景深耕-生态协同”的完整体系。同样,它也印证了一个核心逻辑:AI并不是要替代,而是要将AI融入产业肌理,以生态融合的力量去解决“难而正确”的真问题。医疗健康行业里,技术价值评价的颗粒度永远应该以医患各方的实际获得感为标尺。
在AI技术持续迭代的浪潮中,盈康一生的愿景指向了一个更具温度与深度的目标:构建与人共生、主动关怀的智慧健康新范式。AI技术的演进,正从“赋能”工具升级为“共生”伙伴。这条路,始于技术,但成于关怀。当技术最终隐于无形,而关怀无时不在,“天下人一生盈康”的美好未来也就真正照进了现实。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