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下称“广医肿瘤医院”)胸外科在多学科协作下,成功实施了一例肿瘤与肺动脉、支气管形成致密粘连的高难度三期中心型肺癌切除手术,如今患者已康复出院,日常生活与正常人无异。
AI辅助判断手术可行性
一年前,60岁的张先生被确诊为三期中心型肺癌,肿瘤如同藤蔓般缠绕着肺动脉和支气管,十分凶险。经过4个周期的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至二期。但因与肺动脉、支气管的粘连紧密,被多家医院判定手术风险过高。
无奈之下,他继续接受3个疗程的内科免疫化疗,但复查CT发现肿瘤仍未消失,后续治疗收效甚微。不甘心错失手术机会的他,辗转至广医肿瘤医院胸外科就诊。
接诊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赵健团队,为其启动最先进的AI智能影像评估系统。通过CT影像三维重建、深度学习和精确测算,AI系统清晰地勾勒出肿瘤与血管、支气管的复杂解剖关系,并进行了虚拟手术规划。
评估结果显示,可使用锐性分离技术挑战致密粘连,再行“肺动脉联合支气管袖状切除或成形术”,既能彻底切除肿瘤,还能最大限度保留健康肺组织,避免全肺切除带来的巨大功能损失。
为确保诊疗安全,该院启动多学科诊疗模式,胸外科联合肿瘤内科、重症医学科、医学影像科、手术麻醉科等科室,反复论证AI评估方案,详尽分析术中术后潜在风险点并制定应急预案。经综合评估,多学科团队一致认为该手术方案具备可行性,且是帮助患者实现长期生存的最佳选择。
多学科联合完成高难度手术
手术台上,患者情况与术前判断几乎一致,肿瘤与肺动脉、支气管形成致密粘连,普通方法无法分离。赵健先游离肺动脉主干并套上保险装置进行保护,避免术中大出血;再精细分离粘连,精准游离、切除受侵肺动脉与支气管,随后吻合健康血管及支气管,同步送检组织确认无肿瘤残留。
最终,实现了肿瘤彻底切除与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的双重目标。
“疑难病例的手术治疗,护理团队必须成为最坚实的后盾。”该院胸外科一区护士长孙梅辉说,护理团队要在术前术中术后,做好每一个潜在风险点的护理预案,把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让患者平稳度过恢复期。
根据AI评估结果和手术方案,护理团队在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指导其进行主动呼吸循环技术锻炼,帮助患者有效咳嗽咳痰、预防肺部感染。并制定了个性化的运动处方,按计划进行活动及呼吸康复锻炼,促进肺功能恢复。
出院一个月后返院复查时,张先生说自己恢复得几乎和正常人一样,能走能吃。
赵健说,如今在AI辅助与多学科协同诊疗模式的加持下,像张先生这样曾被认为“不能手术”的复杂病例,已经有了更多手术机会。
南方+记者 刘汉能
通讯员 鲁旭 魏彤
上一篇:北京警方刑拘1名“盘核桃大爷”:我用工作单位担保,我没偷钱!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