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晟发现代设施蔬菜基地的大棚里,56套土壤传感器正实时捕捉墒情数据,66套AI监控设备精准识别叶片长势,这些数据通过网络瞬间汇聚到中国电信“神农一号”大模型,屏幕上的曲线跳动间,灌溉系统自动启停、肥料配比精准推送——基地管理人员轻点手机APP,就能完成从前需要凭经验“看天吃饭”的管护工作。从种植到生产到销售全链路的数据实现了可视化,通过AI智能化实现智能预警、产品溯源、农户科学种植等功能。这样的智慧场景,正是广西人工智能赋能农业的生动缩影。
“千万龘云”平台及“神农一号”大模型现场展示画面
在2025年“智汇八桂·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院士专家广西行”活动现场,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的精准论断恰是对此的最好注解:“数据正成为新的‘农资’,算法和具身无人装备正成为新的‘农具’。”而在同期召开南宁智慧农业博览会上,中国电信广西公司携“千万龘云”平台、“神农一号”大模型等创新成果亮相的“翼联万物 智兴三农”展区,更让这一论断有了扎实的实践支撑,印证着依托广西面向东盟的独特区位优势,AI已成为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
云网筑基+大模型赋能,筑智慧农业根基
作为全国举足轻重的农业大省区,广西正锚定“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人工智能发展路径,全力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在这条转型路径上,广西电信无疑是关键践行者。
以“翼联万物,智兴三农”为核心定位,广西电信搭建起“云网融合底座+AI大模型+全场景应用”的技术体系,将数字技术与广西的蔗糖、水果、蔬菜等特色农业资源禀赋深度耦合。既让容县沙田柚、崇左蔗糖等本地特色产业摆脱传统模式束缚焕发新生,更借助面向东盟的门户优势,为技术跨境辐射筑牢实践根基。
沙田柚种植平台
智慧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坚实的数字底座支撑。广西电信持续夯实5G、云计算等基础设施,打造的“千万龘云”平台已成为农业数字化管理的“中枢神经”,汇聚高标准农田智能管护、粮食作物遥感监测等多元应用,让农业管理从“粗放式”转向“精细化”。
如果说云网是根基,那么AI大模型就是智慧农业的“大脑”。中国电信自主研发的“神农一号”大模型(星辰-农业大模型),依托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权威数据训练,实现了从“个人经验”到“群体智慧”的跨越。该模型集成农技指导、病虫害识别、市场趋势分析等核心功能,通过AI助农手机APP让农户随时随地获取专业服务。在南宁晟发现代设施蔬菜基地,正是这一“大脑”的精准调控,AI 助农直接成效达到管理效率提升30%,种植增产5%,用水量降低10%,助力实现药肥双减。与此同时,基地预留20 个接入端口,让更多农户共享智慧服务,解决“谁来种、如何种”难题,推动农户从“经验种植”向“技术种植”转变。
气象环境监测
AI赋能,让“桂字号”农产品更具竞争力
AI赋能的价值,更体现在对农业全产业链的深度渗透和对地方特色产业的精准适配。广西电信构建的“慧种植”“慧养渔”等平台,将AI技术融入种植、养殖、供应链等关键环节,形成全流程数字化管控体系。
在中国电信摄像头覆盖的大棚里,农户开心采摘螺丝辣椒
在智慧种植领域,玉林容县沙田柚智慧种植基地的实践堪称典范——通过AI智能监控系统上传数据,实时掌握果场的水分、光照、风向、土壤信息,进行精准打药施肥喷淋,实现数字化科技管理。此外,在基地还配备了高清摄像头、土地湿度检测仪、太阳能虫情测报灯、雨量检测仪等先进设备实时采集数据,通过广西电信5G网络传输至云端;通过AI数字化技术与乡村产业融合,构建沙田柚产业数字化管理体系,实现主体全上线、地图全覆盖、数据全贯通、业务全闭环、服务全集成管理,利用AI技术以后基地可以提高产量5%—10%左右。“动动鼠标,果园内的水肥一体化系统便会自动喷洒,还能用手机随时查看柚场各项数据,足不出户就能管护果园。”这一幕,正是容县以数字技术重塑传统农业的生动缩影。
针对广西“糖罐子”的产业特色,广西电信将AI大模型深度植入崇左糖业生产核心环节。在中粮集团数字化转型试点项目中,公司携手高校科研力量构建“四个一”架构(一个煮糖知识图谱、一个糖业大模型、一个可视化配方预演、一个精准智能控制体),聚焦煮糖结晶预测等关键场景实现降本增效15%以上。这一成果不仅成为行业垂类大模型的标杆,更凭借广西食糖产量占全国60%以上的产业优势,为技术标准化输出奠定基础。
项目从实用性出发,聚焦新兴技术促进生产科学化、智慧化,旨在实现产能与质量提升、能耗降低、产糖率提升、人工成本节约,煮糖周期从2.6h缩短至2.3h,煮糖吨糖能耗从0.85吨降至0.75吨饱和蒸汽,二次成核发生率从16%降至5%,产品优质率从95%提高至98.5%,实现降本增效近千万。项目在中粮崇左糖业的成功应用,为国内乃至东盟地区的糖厂转型升级提供了实践范例,在广西落地的技术成果有望在未来成为中国与东盟糖业合作的新亮点。
在供应链环节,AI技术同样发挥关键作用。广西电信构建的智慧冷链可视化溯源体系,通过AI算法优化运输路径、实时监控货物状态,有效降低农产品损耗。从沙田柚的采摘溯源到蔗糖的加工运输,AI技术让“桂字号”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更具品质优势。
区位联动+生态共建 打造东盟辐射“前沿阵地”
依托“打开门就是越南,走两步就进东盟”的独特区位优势,广西电信正助力广西成为“人工智能+农业”技术向东盟输出的重要枢纽。当前,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已积极部署算力能力,成为东盟国家AI模型训练的首选之地。广西电信的智慧农业成果正借助这一区位算力优势,与东盟国家的农业需求精准对接。
中国电信工作人员与基地技术人员调测传感器等设备
在“智汇八桂”活动中,院士专家们提出的“加大面向东盟的普惠高效算力平台建设和智慧农业场景开发”建议,已在广西电信的实践中逐步落地。广西电信打造的农业优质智能语料库、可信数据空间,以及在糖业、水果等领域形成的标准化解决方案,正通过“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路径实现跨境辐射。正如陈刚书记所言,人工智能正成为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的“新蓝海”,而广西电信正以技术创新为帆,以区位优势为舵,开始探索这片蓝海的征程。
面向“十五五”发展机遇,广西电信将持续深化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的融合创新。从南宁的蔬菜基地到容县的柚园,从崇左的糖厂到东盟的合作平台,AI赋能的种子已在八桂大地生根结果。未来,随着技术迭代与生态共建的不断推进,广西电信必将为智慧农业建设、乡村振兴推进以及中国—东盟农业合作注入更强劲的电信力量。(曹帅 彭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