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传说故事中,有一个《海螺姑娘》的故事,讲的是一个渔夫有一个万能的「神奇海螺」,海螺中有一个姑娘会趁着他外出工作的时候帮忙料理生活。
很多人想象中的 AI 助手定位或许就类似于「海螺姑娘」的角色,就像海螺 AI 给自己的定位「人生搭子」一样。
那么怎样才能让 AI 在手机上完成「人生搭子」的目标呢?
海螺 AI 的答案是将它与一个「古老」的功能结合——悬浮球。
如何「得到」一个海螺 AI 悬浮球
海螺 AI 悬浮球的设置很简单,只需要将海螺 AI 更新到最新版本,点击「悬浮球」或在设置中打开相关选项即可。
设置完成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到桌面边缘出现了半个圆球,点击就能调出海螺的悬浮球了。
苹果系统则相对更麻烦一些,需要在更新到最新版本海螺 AI 后,将其添加到快捷指令中。
再找到设置-辅助功能-触控-辅助触控-打开辅助触控-自定义顶层菜单-添加图标,然后点击,拉到最下面找到「海螺 AI」选项,把海螺 AI 放进悬浮球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部分手机或 APP 上会因为隐私的问题无法直接识别图片,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截屏,也会出现「发给海螺看看」的选项。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海螺 AI 会在后台长时间运行,所以我们清理后台的时候也容易一起清理掉。如果想让海螺悬浮球长久发挥作用,记得锁一下海螺 AI 应用。
就决定是你了!悬浮球!
虽然是悬浮球,但海螺 AI 的悬浮球透明度很低。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尽可能地不被打扰,但坏处就是隐藏得太好也会让用户在需要的时候找不到它,尤其在一些内容繁杂或颜色相近的页面中。
海螺悬浮窗藏得很好(这还是在放大图片之后的效果)
打开海螺 AI 的悬浮球,我们就可以看到三个选项,分别是语音、文字和屏幕识别功能。
在悬浮球调出语音对话,意味着随时给我们语音支持。
例如文字阅读中,我们可以先将页面链接直接发给海螺 AI,然后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提出问题,把海螺的检索总结能力用起来,而且不用中断我们的阅读,也可以在游戏中用实时对话的方式,让海螺帮我们出谋划策。
如果「社恐」不想进行语音交流,也可以使用悬浮窗上的文本功能,这实际上就相当于直接使用小窗形态的海螺 AI。个人感觉还是更适合在看视频场景中使用,不管是查资料还是补充背景知识或者聊天解闷,都可以做到完全不受影响。
当然,这样操作起来还是有些麻烦,不如直接使用屏幕识别简单直接。
悬浮球版形态的海螺 AI 可以自动识别当前场景并提供帮助,例如在社交平台上调出时,它会给出一些回复建议,我们还能自由调整对话风格。
在购物平台,海螺 AI 可以识别相似产品并比较价格,或搜索附近相关内容。
悬浮球+ AI = 跨应用的 AI
手机上的悬浮球功能早已有之,早期的作用主要是替代手机物理按键,延长使用寿命。然而,在如今连home键都已消失的时代,悬浮球的利用率正逐渐降低。
这主要是因为其核心功能,如返回桌面和多任务管理,已经被更便捷的手势操作所取代。原本通过手势可以一步完成的操作,使用悬浮球却需要额外的步骤,显得相对落后。
尽管有些应用尝试通过增加新功能来为悬浮球注入活力,但这反而使得其界面变得复杂,提高了用户的学习成本,违背了便捷直接的设计美学原则。
但它也有一个无法取代的优点,那就是全局性——打破应用的边界,随时在不同页面中调用。
这一点可以和 AI 助手很好地结合,例如前面提到的购物比价场景,以往我们常常需要不断在不同 APP 之前切换、搜索,但借助跨应用的 AI 助手就可以很快地满足这一需求。
悬浮球使 AI 助手能够常驻在操作系统层面,提供后台语音支持,实现了真正的全时全域可用,而且因其全局性的特征,AI助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响应用户的当前环境和需求,实现真正的 AI 助手交互。例如前不久鸿蒙 NEXT 将小艺固定在下方的长条中,在交互上也是一样的思路。
毫无疑问,海螺 AI 悬浮窗做到了很多手机厂商想做但没有的事情。
不过目前来看,虽然这一功能在概念上来看非常强大,但实际使用中仍然存在很多 bug。
除了前面提到的海螺 AI 容易被清后台的时候关掉以外,它在横屏的应用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知所措」的情况,甚至是来回「乱跑」,显然是有待优化的;虽然能在折叠手机的外屏上看到它的悬浮球,但想要使用仍然要打开内屏,具体操作还有很多限制。
此外,跨应用操作的很多功能往往要涉及到不同 APP 的权限问题,很多功能并不是一个应用做好就能做到,这才是悬浮球形态的海螺 AI 成为 AI 助理道路上的最大阻碍,而且这个问题目前来看,或许只有少数有实力的手机厂商才有机会解决。
强调跨应用能力的 Apple 智能
不打断生活的 AI,才是真正的「助理」
早在几个月前,我们就写过 关于海螺 AI 的详细介绍,从那时起我就对它印象深刻。使用一段时间后,我认为海螺 AI 的长处在于语音,这不仅在于万亿参数的高效大模型以及算力布局效率更高的 MoE 架构,也在于它在语气、情感和理解能力方面的能力更接近真人。
新的悬浮球+海螺 AI 的模式,恰恰能够很好地发挥它的长处,并以此为基础给我们增加了一条信息渠道——使用悬浮球,用户可以在不中断当前任务的情况下,获取 AI 助手的支持,也无需记忆特定的应用位置或语音唤醒词。
虽然「一心二用」被认为不是一个好的习惯,但实际上我们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多任务」共同推进的场景,例如边听别人说话边回另一个人的消息、边看剧边玩游戏、边走路边打字……
这很像是计算机的多线程处理,悬浮球+AI 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我们可以在不打断其他交互的前提下,调用海螺 AI,为我们「多线程」的生活,增加了一条「线程」,让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更加密集,以此来融入我们生活中的各个场景。
而这也是 AI 作为「助理」的表现——AI 产品嵌入用户身边,而不是用户到 AI 产品身边。
MiniMax 创始人闫俊杰近期接受采访时表达过一个观点:
我一直不认为 AGI 会像一个原子弹、一个大杀器,它就是普通人每天会用的一个产品、一个服务——这也是我们最坚持的。
提及 AGI 时,很多人会想到无所不能的「贾维斯」,但更有温度的「海螺姑娘」或许才是更好的答案。
文 | 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