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胃镜检查,经患者口腔进镜,通过咽部到达食管、胃部,再到十二指肠,通过内镜探头将腔内图像实时呈现,医生通过实时图像作出诊断,患者在检查结束后1个小时左右拿到检查报告。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为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场景
而由武汉楚精灵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楚精灵”)通过湖北科创供应链“天网”平台与武汉大学于红刚教授团队对接后,联合攻关研发的国内首个内镜智图大模型及自动报告系统已完成部分功能验证,自动生成一份比较完整的检查报告仅需1分钟。
“天网”促成企校携手研发
内镜智图大模型和自动报告系统
成立于2018年的楚精灵,是一家专业从事医疗人工智能产品研发及推广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光谷瞪羚企业、武汉首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用示范企业。
公司创始人及研发团队拥有前沿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研发的被誉为内镜医师“第三只眼”的消化内镜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内镜精灵,获2021年湖北省科技发明一等奖等奖项。
在对众多医疗机构消化内科进行调研后,楚精灵技术团队发现,消化内科医生每天在检查术后出具内镜检查报告上要花费大量时间,“我们能不能开发一种工具辅助医生生成内镜检查报告?”
2023年6月,该公司结合自身在人工智能技术上的积累,决定打造一个能够辅助医生自动生成检查报告的大模型。
打造这个大模型需要有大量的消化内镜检查数据和医疗知识,为了寻找这些资源,今年2月,楚精灵在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发布“内镜智图大模型及自动报告系统研发及应用”的技术需求,一个多月后得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响应。
双方开始了一场人工智能+医疗的消化道内镜领域的原创性研发,基于测绘技术绘制出人体消化道的“地形图”,并依照消化内镜检查的诊疗规范,标识出必查的“坐标点”。
与此同时,在“天网”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双方线下对接沟通,并达成合作协议,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于红刚教授团队将着力解决高质量医疗数据集构建、回顾性及前瞻性验证数据准备以及开展临床试验等系统研发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如同一个超级大脑,
可高效准确辅助医生诊断疾病”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设有华中地区最大的消化内镜中心之一,前期已构建包含数百万影像资料的数据库,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五十余项,可为此次合作研发提供多模态数据接入和可视化管理。
“我们可以更好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项目提供医学知识支持、病灶数据标注以及临床试验设计和实施等保障措施,以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目标。”于红刚教授团队有关负责人介绍。
楚精灵研发大模型的团队负责人介绍,现今消化内科医生普遍面临两个痛点,一是内镜医生出具内镜检查报告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报告可能会因为疲劳等原因导致出错,二是由于医生个人经验和书写习惯的差异,出具报告存在主观性,此次双方合作研发的内镜智图大模型及自动报告系统将着力解决这两大痛点,大幅提升出具检查报告的效率和质量,助力患者的有效治疗。
“这个医疗多模态大模型就如同一个超级大脑,拥有超大知识库和智能推理能力,能够处理和理解文本、图像和语音等大量数据。”该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大模型已完成框架搭建,预计到明年年中有一个初步的产品问世,项目完成后不仅可以高效准确地辅助消化内科医生诊断疾病,自动化构建图文报告,也能根据检查结果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建议,如饮食计划、运动方案等。
2018年11月,楚精灵把第一台“内镜精灵”样机装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22年11月,“内镜精灵”纳入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范畴,惠及广大患者的同时,也促进湖北省成为消化道肿瘤人工智能筛查全国标杆。目前内镜精灵已经覆盖国内外800多家医疗机构,“中国方案”赢得了国际医学界的青睐。
今年以来,楚精灵除在“天网”平台发布技术需求外,还在平台上发布了场景需求和人才需求,均已完成对接。近期,公司通过平台对接招聘的市场人员已经上岗。
“天网”平台接入北斗产业智脑
湖北科创供应链“天网”平台接入北斗、生命健康、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和高端装备五大产业智脑,实现产业智脑和相关数据本地化。产业智脑为企业提供产业链全流程专利、专家、人才和机构等全方位图谱信息,提高企业需求匹配的效率。
来源 | 长江日报、武汉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