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理工大学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索玛花开·心联e站”志愿者团队奔赴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特里木镇,开展为期十天的“七彩假期”社会实践。怀揣“筑童心港湾,逐七彩之梦”的信念,志愿者们穿越重峦叠嶂,深入凉山腹地,依托专业优势,通过心理关怀、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多元活动,为当地儿童搭建心灵港湾,助力梦想启航。
志愿者在给孩子们介绍人工智能。 陈露供图
科技创新:点亮深山里的“科技星河”
科技之光,不仅应闪耀都市,更需照亮深山。在“魔法光学”课堂上,志愿者许浩冉向孩子们介绍了风靡全球的国产AI“明星”——DeepSeek、豆包、Kimi智能助手。
理论需实践生根。在随后的VR探索课上,许浩冉解释道:“虚拟现实(VR)是计算机构建的平行世界,能将数据流转化为逼真的三维奇观!”课堂变身创作工坊,孩子们在志愿者指导下,亲手拆装镜片、粘贴魔术贴,完成了Cardboard VR眼镜的制作。当视频载入的瞬间,惊叹声此起彼伏。孩子们微微仰头,透过小小镜片,第一次以“在场者”的身份,而非遥远看客,震撼于祖国山河的壮丽,沉醉于深海世界的奇幻。虚拟与现实交融,认知的疆域豁然开朗。这不仅是一次知识浸润,更是一场认知革命,为深山孩子推开了通往未来科技世界的大门,悄然播下了创新的火种。
志愿者正在教孩子们写毛笔字。 陈露供图
心理健康:构筑心灵的“阳光暖房”
心理课堂上,志愿者巧妙运用情景剧,引导孩子们学习化解同伴矛盾。拉布家族的依明和嘎妞自告奋勇参与表演——一个“制造误会”,一个“被误会”。面对误解,嘎妞目光坚定:“我会让你看到真实的我!我很棒,请了解我再下结论!”志愿者借此引导孩子们:遭遇误解要积极沟通、勇敢表达;感到失落时,要主动寻求老师、父母帮助,或通过书写释放情绪。
随后,孩子们将烦恼折成纸飞机,投入木箱,换回一颗甜甜的糖果和暖心回信。“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好久没见了,我好想他们。”“哥哥姐姐,谢谢你们教我们知识,辛苦了!”字里行间是孩子们的心声,也化作志愿者们前行的动力。他们深知,今日播撒的知识种子与传递的爱意,终将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化作滋养心灵的甘泉,陪伴他们携手走向光明未来。这正是志愿服务的真谛。
非遗传承:剪纸上跃动的“文化自信”
非遗课堂上,志愿者白恒阳为孩子们开启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他从古老的剪纸艺术讲起:“每逢佳节,窗花承载着千家万户的美好祝愿。”孩子们睁大好奇的双眼,在老师手把手指导下,小心翼翼地剪出作品。红纸展开的瞬间,稚嫩脸庞绽放惊喜笑容,完成作品的骄傲温暖了整个教室。墨香氤氲中,志愿者们又握住孩子们的小手,一笔一画传授毛笔字的奥秘。从生疏胆怯到专注自信,孩子们的蜕变触动着每个人的心弦。志愿者们更坚定了在这片土地上播撒文化种子的决心。此刻,传统文化不再停留于书本,它化作流淌的血脉与文化自信,在师生心间架起坚实的传承之桥。